当前位置: 燃汽轮机 >> 燃汽轮机前景 >> 从原子能院看中国核事业发展丨功勋原子能桃
北京西南远郊,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这里有我国第一座重水反应堆和第一台回旋加速器。正是这里为我国核电站在内的民用核技术打下良好基础。中国电力报记者带您走进我国核工业的发祥地,看看这座20世纪50年代建成,我国第一台反应堆、加速器的家;也带您走进中国核工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这件事总是要抓的。现在是时候了,该抓了。”年1月15日的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上,毛泽东主席作出大力发展中国原子能事业的战略决策。回首历史,我们还能记得罗布泊上空的蘑菇云;再看现在也能享受核能发电带来的清洁便利。可是又有几个人知道这些代表着世界顶级工业水平与科学技术的成果源于北京郊区一个毫不起眼的地方。
在北京西六环外,有一座因核兴建的新镇,就是这里,诞生了我国第一个核科学技术研究机构——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原子能院”)。这里被称为中国核工业的老母鸡。这里有钱三强、王淦昌等一系列让人耳熟能详的名字,但这里更多的是一辈子隐姓埋名默默无闻的科技工作者。他们践行原子能院前任院长王淦昌先生的誓言———“我愿以身许国。”这里有我国第一座重水反应堆、第一台回旋加速器、第一座中国实验快堆等一系列重要核科研设施;但这里更多的是那些接地气的核技术应用项目。大到核电站,小到马铃薯。原子能院让核技术安全地为人们服务。
缘起:“一堆一器”推开我国核工业大门
走进原子能院,一排排厂房错落有致,初春的嫩绿点缀其间。看似平凡的院落,拥有着我国最前沿的核科学技术,同时也拥有着我国最悠久的核科技发展历史。
在原子能院工作区内,一块巨大的绿色磁铁引人注目,而这块磁铁就是我国第一台回旋加速器的主磁铁。据中核集团首席专家张天爵介绍,20世纪50年代中期,为追赶世界先进科学技术,建设强大社会主义国家,中共中央决定建设我国的核工业。同时,党中央、国务院把发展原子能事业作为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一项重要方针任务,列入国家长远发展规划。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第一座重水反应堆和第一台回旋加速器(以下简称“一堆一器”)于年5月在原子能院动工兴建,年6月建成。年9月27日,国务院在原子能院隆重举行了“一堆一器”移交生产典礼。从此,我国进入了原子能时代。
听了张天爵的介绍,记者不禁对眼前的这个“大家伙”肃然起敬,其巨大的身躯见证了我国第一代核工业人的奋进拼搏,深邃的外表下仿佛在讲述过往的故事。
张天爵表示,作为我国建设的第一组原子能设施,“一堆一器”建成后,我国核科学研究的技术装备和实验手段有了比较显著的改善。原子能院围绕“一堆一器”开展了大量科学研究和实验工作,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科学人才。
资料显示,以“一堆一器”为基础,原子能院陆续研制出2.5兆电子伏静电加速器、千电子伏高压倍加器等,构建了原子能院第一批科研平台。也正是以“一堆一器”为源头,我国有了“两弹一艇”,也有了民用核电站。可以说,从基础研究,到国防建设,再到和平利用原子能,“一堆一器”为中国核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图为质子回旋加速器装置。直到年,我国第一座回旋加速器光荣退役,回旋加速器的主磁铁也被当作历史文物陈列于原子能院内;年,我国第一座重水反应堆也安全停闭。年,曾作出辉煌历史贡献的“一堆一器”入选国家工业遗产和首批中央企业工业文化遗产。“一堆一器”的建设和发展,见证了原子能院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发展历程,也见证了我国核工业从零开始、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
这里曾留下钱三强、王淦昌、邓稼先等老一辈核科学家的身影,也有惠及千家万户的众多科研项目持续发展。如今,“一堆一器”静静守候在原子能院内,等待我国核工业创造新的辉煌。
当下:堆型领先世界成果遍地开花
栉风沐雨60年,身为我国第一台回旋加速器和第一座重水反应堆,如今,它们已成为时代的永恒见证。
而距第一座重水反应堆不远处便是中国先进研究堆。这是一座由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自主研发、设计和建造的中子阱型池式反应堆。
据了解,中国先进研究堆于年5月实现首次临界,年3月实现满功率运行,为我国核科学研究及核技术开发应用提供一个重要的科学实验平台,也是我国核科学技术研究能力的重要标志。
进入反应堆内部,记者看到在一座水池内充满碧蓝的去离子水。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先进研究堆采用池式设计,整个堆本体部件都在水池内,能够有效保证反应堆安全。
原子能院反应堆工程技术人员过明亮告诉记者,中国先进研究堆设备国产化率达到90%,该项目不仅提升了我国核反应堆的研发设计水平,也促进了企业设备国产化、建造自主化能力的进步。
“实验堆和核电站是有区别的。”过明亮告诉记者,先进研究堆并不直接提供能源。“它是一座多用途研究型反应堆。”过明亮介绍说,先进研究堆主要开展中子散射、中子活化分析、单晶硅辐照、同位素生产、材料辐照考验等研究与生产工作。
除中国先进研究堆外,原子能院还有另一个“明星”堆型——微堆。之所以说它是“明星”,是因为它被出口至很多国家,是我国反应堆“走出去”的先行者。截至目前,原子能院已为巴基斯坦、加纳、尼日利亚等国建设了微堆。并在年成功将原型微堆中的核燃料U富集度从90%降至12.5%,并实现满功率运行。原子能院于年和年又先后成功完成加纳微堆和尼日利亚微堆低浓化改造,使中国成为第一个完全掌握微堆设计、建造、运行、退役、低浓化技术的国家。
事实上,正是在中国先进研究堆和微堆这样的反应堆帮助下,我国完成了核电站材料的检验、放疗药品的研发与制造、农产品核辐照保鲜、中子活化分析等一系列核能综合利用项目。原子能院也把“核”这一听起来有些危险的事物,安全的利用起来,让它造福人类,服务国民经济。
未来:快堆等技术引领我国核工业发展
成绩已获,路仍修远。在为我国核工业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原子能院从未停止对未来核科技的探索,快堆的研究就是其中之一。
快堆是快中子增值反应堆的简称,是由快中子维持核裂变链式反应的反应堆。同时,也是我国核能发展战略三步走的第二步,而原子能院就拥有着我国第一座快堆--中国实验快堆。据原子能院快堆技术人员刘尚波介绍,中国实验快堆为我国快堆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进入中国实验快堆所在的厂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中国实验快堆的模型,该模型清晰的展现了快堆核岛厂房和常规岛厂房结构及主要系统设备的布置和流程,“快堆核岛厂房主要由反应堆和一、二回路系统及汽轮机发电机组构成。”刘尚波表示。
通过中国实验快堆的建设,目前我国已经初步掌握快堆的设计、调试和运行技术,并在国内形成了初步配套的工业体系,形成了一支由多人的高水平专业化队伍组成的快堆研发实验中心,为我国快堆技术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除了在堆型方面的求索外,原子能院还聚焦核技术领域的多元化应用,尤其在清洁供暖领域,为了实现国家“打好蓝天保卫战”的宏伟蓝图。原子能院也作出了尝试。
距离中国实验快堆不远处,就是49-2游泳池式反应堆(以下简称49-2反应堆)的所在地。据原子能院堆工部反应堆技术人员韩玉祥介绍,49-2反应堆始建于年,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工程材料试验堆。在五十多年的安全运行历程中,49-2反应堆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丰硕成果。为我国国防工业发展、核能开发研究、核技术应用和人才培养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而就是这座拥有悠久历史的反应堆,在清洁供暖方面焕发了新的生机。
“年5月,原子能院49-2反应堆承担了中核集团泳池堆城市供热可行性研究与演示项目;同年11月成功实现安全连续供热小时,为泳池式供热堆的建立奠定了关键的技术基础。”韩玉祥向记者表示。
第四代堆型、核能供暖……原子能院用自己的努力,描绘着未来我国核科技的发展脉络。另外,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高效发展核能、加强科技创新的新时期,原子能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肩负起强国强核的神圣使命,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核工业精神和“以身许国、敢为人先、严谨求实”的“四○一精神”,把原子能院建设成为先进核能的技术主导、核基础研究的主要支撑、核技术应用的创新源头,全方位打造世界先进水平的核科技研究基地,建设现代富强文明和谐美好的原子科学城,勾勒核科学事业更加壮美的新蓝图。(记者谢文川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