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汽轮机

哀悼2020年以来,至少已有9位院士逝

发布时间:2023/1/15 1:20:54   

2月24日,我国著名农机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农业大学教授蒋亦元,因病医治无效,于年02月24日16时18分逝世,享年92岁。

此前一日,也有两位院士不幸逝世。

中国工程院院士、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沙庆林,因病于年2月2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周同惠,因病于年2月23医院逝世,享年95岁。

据统计,加上此前去世的段正澄、孙儒泳、蒋洪德、池志强、方守贤、李方华等六位院士,年以来,至少已有9位院士逝世。

蒋亦元院士

蒋亦元,年11月17日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市,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农业工程专业,同年10月到东北农学院(今东北农业大学)任教。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年在苏联列宁格勒农学院进修,年—年在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访问深造。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蒋亦元长期从事农业机械化教学与科研一线工作,热心农垦事业。他研制的“割前脱粒”水稻收获机器系统,属国际首创;对π关系式合成理论进行了纠正,显著提高了精度;所设计的“自动化奶牛生产线”,是我国高寒地区先进饲养方式的创举。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中国农业机械发展终身荣誉奖、改革开放40年中国农机工业功勋奖、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60周年杰出人物、全国首届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奖、全国农业科学技术先进工作者奖等。

沙庆林院士

沙庆林,年5月出生,江苏宜兴人。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年于莫斯科公路学院获副博士学位。他曾在同济大学任教,后曾在亚非六国从事援外公路工程设计施工和科研。年后,先后主持“六五”“七五”和“八五”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各项成果应用已形成我国高等级公路修建模式。年,他的“高等级公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抗滑表层成套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年,他成功研究出国际领先的粗集料断级配设计与检验方法及新施工工艺,为我国长寿命路面奠定技术基础。

沙庆林把一生奉献给我国公路,只要是他设计的公路,他都要亲自走一遍,检查路面质量。夏天的沥青路吸热,地面温度能达到60℃以上,他穿着四五斤重的特制厚底鞋,一走就是十几公里,一年要磨坏好几双鞋。

他曾说:“我觉得为国奉献永远是我的天职,路永远走下去,让它在我的脚下不断地伸延,伸延。”

周同惠院士

周同惠,年11月8日生于北京,籍贯广西桂林。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年获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博士学位。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研究员。

他主要从事药物分析与中草药活性成分分析的基础研究,开展药物代谢及代谢产物的鉴定与分析方法的研究。领导研究建立了运动员禁用的五大类种药物的分析及确证方法,筹建了中国兴奋剂检测中心,兼任主任。代表作有《纸色谱和薄层色谱》、《中草药现代研究》等。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

身边人觉得他像个老顽童,他也曾说,“玩”与动手是自己的专业“启蒙老师”,正是“玩”培养了对科学的兴趣,也正是动手,让他除了理论学习外,具备了扎实的实践分析能力。

段正澄院士

2月15日,国际首台全身伽马刀研发者、中国工程院院士段正澄因病逝世,享年86岁。

段正澄,出生于年6月,江苏省镇江市人。年从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机械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研室副主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制造自动化研究所所长。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过去60余年的时间里,他一直工作在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学科的教学与科研一线,先后获得年全国科学大会奖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等荣誉,发表论文余篇。

段正澄院士为人熟知的发明之一段氏伽马刀,对于数以百万计的肿瘤患者来说,意义重大。年,他研发了国际首台全身伽马刀;年,由中国“原创”的世界首台大型放疗设备——全身伽马刀问世。相比此前技术,全身伽马刀可进行旋转动态聚焦,使伽马射线焦点对准经过精密定位后的肿瘤,从而杀死肿瘤细胞,大大降低对人体正常组织和器官的损伤,目前已在全国医院使用,惠及近百万人。

孙儒泳院士

2月14日,我国著名生态学家、中国动物生理生态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孙儒泳,因病在广州逝世,享年93岁。

孙儒泳院士年6月12日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年6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在国立莫斯科大学生物土壤系读研究生,获副博士学位。年至今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原生物系)。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年同时被聘为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他常年从事生态学教学和科研,撰写和参与撰写的专著、译著、高校教材等共16种,所著的《动物生态学原理》获第二届高校教材评审全国优秀奖和年全国教学图书展一等奖。

李方华院士

1月24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电子显微学家、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方华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李方华,年1月生于香港,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经过武汉大学物理系选拔,由国家保送苏联留学。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大学物理系,回国后进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工作,先后担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年开始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用自己改装的设备开展了电子衍射单晶体结构的分析与研究,在中国最早开展单晶体衍射结构分析和测定晶体中氢原子位置的工作;年作为访问学者前往日本大阪大学应用物理系学习;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年担任中国电子显微学会理事长;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3年获得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是首位获得该奖的中国科学家;5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李方华主要从事衍射物理、高分辨电子显微学和晶体学研究,在高分辨电子显微像的衬度理论和图像处理理论与方法研究、微小晶体结构测定、原子分辨率晶体缺陷测定以及准晶体学的研究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方守贤院士

1月19日,我国著名加速器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第一台大科学装置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经理,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方守贤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方守贤,年10月28日出生于上海,籍贯安徽太平。年10月毕业于复旦大学,先后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原子能研究所、高能物理研究所工作。年至年被派遣到苏联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工作。年6月22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主任。

方守贤长期从事加速器科学技术前沿研究,是我国高能加速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曾领导团队建造了我国第一台高能加速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开启了我国基于粒子加速器的高能物理实验研究,以远见卓识多次提出战略性意见,为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上海同步辐射装置、中国散裂中子源、中国加速器驱动次临界核废料嬗变系统以及中国质子治癌加速器等装置的建设作出重大贡献。曾获年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年科学大会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和年国际粒子加速器大会终身成就奖等奖项。

池志强院士

1月7日,我国著名神经药理学家、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离休干部池志强,因病医治无效,医院逝世,享年95岁。

池志强,年11月16日出生于浙江湖州,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浙江大学52名地下党员之一。年8月至年8月,他就读于浙江大学理学院药学系,年获苏联列宁格勒儿科医学院副博士学位。他先后在浙江大学、浙江省文化事业管理局、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工作,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池志强是我国著名的药理学家、神经药理学学科的开拓者之一,是防护辐射损伤特种药物研究和国防科研大协作组的首席科学家。他注重军民结合,开创了强效镇痛剂和神经受体研究新方向,是国内最早开展阿片受体及其亚型高选择性配体研究并取得突出成就的科学家。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为我国国防科研和药学事业的振兴、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蒋洪德院士

1月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叶轮机械与动力工程专家、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教授蒋洪德,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

蒋洪德院士年7月4日出生于湖南长沙,年获清华大学动力机械系燃气轮机专业学士学位,年获中国科学院叶轮机械与动力工程专业硕士学位,先后在青岛汽轮机厂、中国科学院和清华大学工作。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蒋洪德院士长期从事能源与动力领域的科研工作,在叶轮机械气动热力学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主持开发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轮机全三维气动热力设计体系,开发了通流部分关键部件并用于工程实践,推动了我国汽轮机设计理论与方法的更新换代和技术进步。组建了燃气轮机与煤气化联合循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持了重型燃气轮机的研发工作,为我国重燃自主研发、人才培养和技术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291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