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汽轮机

去年中国水电新增生产能力859万千瓦,为

发布时间:2022/10/12 22:20:34   

6月14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电联”)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下称《行业发展报告》)。

《行业发展报告》指出,年,电力行业发展呈现九大特征。

一是电力供应能力持续增强,结构进一步优化。

发电供应能力持续增强。年,全国发电新增生产能力(正式投产)万千瓦,比上年少投产万千瓦。

其中,水电万千瓦,为年以来水电新投产最少的一年。

火电万千瓦,比上年减少73万千瓦,已连续四年减少;核电万千瓦,创核电年投产新高;并网风电和太阳能发电万千瓦和万千瓦,分别比上年多投产万千瓦和少投产万千瓦,其合计新增占全国新增装机容量的52.0%。

截至年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万千瓦,比上年增长6.5%,增速比上年回落1.2个百分点。

电网规模有所增加。截至年年底,全国电网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万千米,比上年增长3.7%。其中,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73万千米,比上年增长7.0%。

年,全国共投产2条直流跨区特高压线路,新增跨区输电能力万千瓦。截至年年底,全国跨区输电能力达到万千瓦,其中,交直流联网跨区输电能力万千瓦;跨区点对网送电能力万千瓦。

二是电力生产较快增长,生产运行安全可靠。

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加快增长。全国全口径发电量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8.4%,增速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

其中,水电发电量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3.1%;火电发电量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7.3%;核电发电量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8.9%;并网风电发电量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0.1%;太阳能发电量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50.2%。

年,全国非化石能源发电量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1.1%,占全口径发电量的比重为30.9%,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对全国发电量增长的贡献率为40.0%;新能源发电量增长28.5%,对全国发电量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2.2%。

全年发电用煤价格高位波动。年电煤供应量前紧后缓、总体平衡,全年发电用煤价格在波动中前高后稳。根据中电联电煤采购价格指数CECI显示,年全年大卡现货成交价格波动范围为-元/吨、综合价波动范围为-元/吨,平均综合价均超过国家规定的绿色区间上限,国内煤电企业电煤采购成本居高不下。

弃风弃光问题继续得到改善。年,在各级政府和全行业协同努力下,新能源发电消纳进一步改善。全年全国弃风电量亿千瓦时,平均弃风率7%,比上年下降5个百分点;全国弃光电量54.9亿千瓦时,平均弃光率3%,比上年下降2.8个百分点。

并网风电设备利用小时创年来最高。受电力消费较高增速和部分流域来水较少影响,火电、核电与新能源发电利用小时同比提高较多。其中,火电小时,比上年提高小时(燃煤发电小时,比上年提高小时;燃气发电小时,比上年提高6小时);核电小时,比上年提高小时;并网风电小时,比上年提高小时,为年以来最高;太阳能发电小时,比上年提高25小时;水电小时,比上年提高10小时。

三是全社会用电较快增长,电力供需总体平衡。

全社会用电较快增长。在宏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服务业和高新技术及装备制造业较快发展、冬季寒潮和夏季高温、电能替代快速推广、城农网改造升级释放电力需求等因素综合影响下,全社会用电实现较快增长。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8.4%,为年以来最高增速,增速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电能替代快速推广。年,全年累计完成替代电量7.6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1.1%。其中,全国工(农)业生产制造领域完成替代电量.0亿千瓦时,约占总替代电量的62.2%;居民取暖、交通运输、能源生产供应与消费等领域电能替代也在快速推广,替代电量逐年提高。

四是电力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节能减排取得新成绩。

资源节约水平继续提升。年,全国千瓦及以上火电厂平均供电标准煤耗.6克/千瓦时,比上年下降1.8克/千瓦时,煤电机组供电煤耗继续保持世界先进;厂用电率4.70%,比上年下降0.10个百分点。全国线损率6.21%,比上年下降0.27个百分点。全国火电厂单位发电量耗水量1.23千克/千瓦时,比上年下降0.02千克/千瓦时;粉煤灰、脱硫石膏综合利用率分别为71%、74%,均比上年下降1个百分点,综合利用量持续提高。

污染物排放进一步降低。年,全国电力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约为21万吨、99万吨、96万吨,分别比上年下降约为19.2%、17.5%、15.8%;每千瓦时火电发电量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约为0.04克、0.20克、0.19克,分别比上年下降0.02克、0.06克、0.06克。火电单位发电量废水排放量为0.06千克/千瓦时,与上年持平。截至年年底,达到超低排放限值的煤电机组约8.1亿千瓦,约占全国煤电总装机容量80%;东、中部地区基本实现超低排放改造,河南、安徽、甘肃等省份提前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目标。

碳排放强度持续降低。年,全国单位火电发电量二氧化碳排放约为克/千瓦时,比年下降19.4%;单位发电量二氧化碳排放约为克/千瓦时,比年下降30.1%。以年为基准年,-年,通过发展非化石能源、降低供电煤耗和线损率等措施,电力行业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8亿吨,有效减缓了电力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增长。

五是科技创新取得新进展,电力建设与运行技术水平持续提升。

年电力行业的科技创新,有力地推动了行业科技进步,践行了国家绿色发展战略,显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国际竞争力。

水电领域,解决了特高拱坝工程安全风险防控技术难题,创造了高坝通航的水力式升船机技术中国品牌,掌握了世界领先的百万千瓦巨型水轮发电机组制造技术。

火电领域,完成热电解耦的汽轮机冷端近零损失供热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IGCC的燃烧前CO2捕集技术等取得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核电领域,掌握了第四代核电高温气冷堆蒸汽发生器制造技术;新能源发电领域,依托上海东海大桥海上风电示范工程建成我国首座大型海上风电场,在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新型高效太阳能电池技术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电网领域,攻克了复杂电网自动电压控制的世界性难题,发明了电网大范围山火灾害带电防治关键技术,创新了电网可控融冰关键技术,全面攻克±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等关键核心技术,成功研制世界首套特高压GIL设备并实现批量生产。

六是标准化工作扎实推进,标准国际化取得新进展。

标准制修订步伐进一步加快。经批准,全年发布电力相关标准共项。其中,国家标准49项,行业标准项,行业标准英文版46项,中电联标准74项。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标准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中电联与日本电动汽车用快速充电器协会签署电动汽车充电设施领域技术和标准合作谅解备忘录,启动中日双方在电动汽车充电设施领域的合作;中电联牵头编制的《电动汽车充电漫游信息交互系列国际标准第一部分:通用要求》(IEC-1)首次上升为国际标准。

七是电力改革继续推进,电力市场加快建设。

完成首个周期的输配电价核定。年,在建立起覆盖省级电网、区域电网、跨省跨区输电工程、地方电网、增量配电网的全环节输配电价格监管制度框架基础上,华北、东北、华东、华中、西北五大区域电网首个周期的两部制输配电价和24条跨省跨区专项工程输电价格陆续核定完毕,累计核减电网企业准许收入约亿元,促进了跨省跨区电力交易。历时4年的首个周期输配电定价成本监审完毕。

超额完成一般工商业电价下降10%任务。通过中央财政降低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征收标准、释放减税红利,电网企业推进区域电网和跨区跨省专项输电价改革、灵活实施两部制电价,地方政府多渠道自筹等十项降价清费措施,分四批合计降低用户用电成本.91亿元,平均降低0.元/千瓦时,全国平均降幅达到10.11%。

八是电力企业资产总额增速回落,负债率同比降低。

资产总额增速降低。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截至年年底,全国规模以上电力企业资产总额亿元,比上年增长2.7%,增速比上年下降1.8个百分点。其中,电力供应企业资产总额比上年增长4.2%;发电企业资产总额比上年增长1.5%(其中,火电企业资产总额比上年下降1.8%)。

企业负债率下降。规模以上电力企业资产负债率60.2%,比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其中,电力供应企业资产负债率比上年下降1.6个百分点,发电企业资产负债率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发电企业资产负债率降低主要是太阳能发电、风电、水电、核电企业资产负债率分别下降1.5、1.4、1.3和0.9个百分点,火电企业资产负债率与上年持平。

电力供应企业利润下降。规模以上电力企业利润总额1亿元,比上年增长3.1%。在上年基数低以及发电量较快增长的拉动下,发电企业实现利润总额亿元,比上年增长23.8%。

其中,火力发电企业实现利润亿元,但亏损面仍然较高(为43.8%);风电、太阳能发电和核电利润增速均超过20.0%,但风电、太阳能发电由于补贴不及时到位,企业账面利润短期内难以转化为实际资金流,导致资金周转困难。

九是全球能源互联网加快推进,“一带一路”电力合作呈现新亮点。

年,中国主要电力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实际完成投资约28亿美元,涉及沿线亚洲和欧洲8个国家,直接创造个当地就业岗位。

新签工程承包合同项目共个,涉及沿线30个国家地区,合同金额.5亿美元。为保障“一带一路”建设顺利实施,各电力企业不断创新“一带一路”建设合作机制,与相关国家或地区磋商建立共同的投资风险防范体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188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