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汽轮机

美文配美图,这个平安夜,您不会寂寞~~因为小编在您身边哦!

中国海军动力之燃气轮机危机

80年代初期,海军决定在第二代导弹驱逐舰上使用燃气轮机。由于当时国内自研的数型燃气轮机或是可靠性无法满足要求,或是功率、效率等性能不理想,因而决定从国外引进型号。美国通用动力公司的LM在综合性能上优于英国同类型号,且在80年代中期,美国允诺逐步转让LM的技术,使中国获得仿制生产LM的能力,因此中国决定,在型驱逐舰上安装LM燃气轮机。

但在年,型首舰“哈尔滨”号开工之时,事情已经发生了变化。西方重启对中国的武器技术、装备输出禁令,LM的引进受阻,中国仅获得4台成品LM以及1台用于培训、实验的LM样机。从当时的形势判断,中国已经很难再获得新的舰用型LM燃气轮机,技术授权与转让也不可能。甚至该机型后续的大修工作,美方很可能也不再提供帮助。

在此情况下,中国不得不重新考虑型舰的建造计划。燃气轮机的核心机源自航空喷气发动机,在服役期间零备件需求量较大,在美国断绝技术援助和维护帮助的情况下,型舰继续采用LM燃气轮机,具有一定的风险。当时部分装备部和设计团队的专家提出了一个方案:只在型首舰“哈尔滨”号上安装LM燃气轮机,一共装舰2台,剩下的2台不装舰,作为后备的零件库,在必要时拆零供应“哈尔滨”号。

这个方案能保证“哈尔滨”号的燃气轮机零备件供应,但由此带来的一个问题是:型的二号舰装什么作为主机?在“哈尔滨”号开工之时,二号舰“青岛”号很快就要上船台建造了,该舰所用的作战系统、舰体结构材料已有相当数量被生产出来,只待正式开工。

难道二号舰“青岛”号的建造要取消?如取消建造,无疑是相当大的浪费,意味着此前为“青岛号”建造所生产的系统、材料基本闲置。此外,海军对第二代驱逐舰的需求也相当急迫,需求量也很大,只建造1艘第二代驱逐舰是绝对不可能满足海军需求的。二号舰也不可能改回国产蒸汽轮机动力系统,该舰的动力舱室是为燃气轮机设计的,动力舱室总容积不到型舰的2/3,不可能容纳下型舰的蒸汽轮机系统。

对于二号舰如何建造的问题,部分人又提出了一个方案,即二号舰改用其他型号的燃气轮机。但由于从英美等西方国家引进燃气轮机已不可能,此时只能从苏联或东欧国家寻找适用的机型。但在年,中苏的军贸合作才刚刚起步,双方正在进行试探性的接触,只进行了第三代高性能战斗机的引进谈判,舰艇装备尤其是燃气轮机的引进,苏联方面暂时也未放开口子。

即使此时开始向苏联提出购买、引进燃气轮机的计划,中国拿到产品也要到很多年之后,这意味着二号舰将长期在船台上闲置“等主机”。此外,由于动力系统的大改,全舰也势必要进行重新设计,工作量较大。考虑到海军的需求急迫,为二号舰换燃机也是不能忍受的。

在踌躇之时,国内研制部门传来了一些好消息:经过测绘、研究,LM燃气轮机上一部分不太复杂的零件国内可以自行组织生产。这些零件虽小,但大多是LM上使用率较高、最易损坏的替换件。此外,考虑到型舰采用柴燃交替动力装置,服役后大部分时间是采用柴油机推进,只在作战或实战演习时才需要高速航行,燃气轮机的使用率并不高。

最终决定,4台引进的LM全部装舰使用,二号舰不更改设计,也安装LM燃气轮机。在二号舰开工后不久,美国又在一定程度上放宽了对中国的装备出口,舰用LM燃气轮机虽仍在禁运之列,但用于电力调峰的LM燃气轮机发电系统却在上世纪90年代悄悄落户中国。自此,型舰上的燃气轮机零备件供应问题已基本解决。

中国从苏联引进燃气轮机的谈判也在同一时间启动,作为中国二代驱逐舰动力装置的替补方案。随着苏联的解体,谈判对象改为原苏联燃气轮机的主要制造地乌克兰。中国最初选中了最大功率与引进的LM相似的AM-50燃气轮机,并基于AM-50燃气轮机设计了一套柴燃动力系统,最终形成了A型舰的初步设计方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乌克兰允许中国引进更大功率的舰用燃气轮机,A型舰的方案也随之中止,未进入建造,取而代之的是排水量更大的系列驱逐舰的其他改进方案。

建造中的意外

型驱逐舰在建造中应用了多项新技术,舰载武器、装备也多为新产品,因而给建造船厂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保质保量地完成型驱逐舰的建造,船厂抽调精英骨干,组成了最强的施工队伍,在建造中也更为严格地要求工艺和质量。但在型首舰的建造过程中,仍然出现了一些意外情况。

年,型首舰进入主机安装阶段。但在安装过程中,发现装舰的LM燃气轮机尺寸比机舱的预定尺寸长出15厘米,造成2台燃气轮机无法安装上舰。这一重大事故引起了造船厂和设计方的严重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197.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