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TT。
美国《时代周刊》曾有过这样恐怖的预言:如果在交通高度发达的今天,重新爆发“西班牙流感”的话,那只需要短短4天,病毒就可以传播到世界各地。被病毒夺去生命的人数将达到史无前例的万。也许,人类与病毒之间的战争正在悄悄打响。
霍乱时期只有死亡
在历史上,霍乱对人类造成的伤害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年,印度加尔各答地区突然流行起一种特别严重和致命的霍乱病。在此后的十几年中,霍乱通过旅行者、商人和水手由印度向西传播,最终传到了世界大多数的地方。
据当时的报道说,霍乱最先爆发于印度北部、阿富汗和波斯(今伊朗),后通过旅行者、商人和水手传到欧洲。欧洲人第一次见识到霍乱的厉害,顿时惊慌起来。年,霍乱传到俄罗斯境内,使得一些欧洲国家开始限制旅行者进入本国。因为除此之外,他们没有更好的办法来抵御霍乱。
英国地处孤岛,相对更好控制一些。政府在英吉利海峡上布置了大批军舰,试图拦截从疫区驶来的货船。不过,这个措施最终被证明是无效的,霍乱依然成功打破了英国的国门。在短短的时间内,霍乱病就致使7.8万人丧生。
英国感染了霍乱,美国还会远吗?当然不远了。霍乱病菌乘着英国货船,越过大西洋,又传到了北美,将美国正式纳入它的势力范围。
霍乱是水污染引起的疫情,事先没有任何预兆,爆发很迅速,传播更迅速。在那个时候,人们对霍乱知之甚少,找不到有效的方法来防止疫情发生,也找不到有效的方法来治疗这种疾病。所以,染上霍乱就意味着死亡。
年的霍乱,欧洲人口大大减少,俄罗斯人死了二十分之一,波兰人死了三十分之一。霍乱持续了两年多,一直到年,才逐渐消失。一个世纪后,霍乱再次爆发,不过影响力远远不及上次。
比战争恐怖的“西班牙流感”
年年初,持续4年的“一战”即将结束,但人们还没来得及庆祝,另一场比“一战”更惨烈的“战事”悄悄降临,那就是“西班牙流感”。
年3月11日,美国芬斯顿军营里的一个士兵突发高烧,咳嗽不止。医生简单检查之后,认为这不过是一次极其普通的感冒,没有放在心上。谁料短短几天时间,军营里就有多人同时出现了相同的感冒症状。此后,患病人数直线上升,而且传播到了美国各地。
西班牙大流感期间,志愿者救治病人令人遗憾的是,美国政府并没有感到事态的严重性,而是按照既定计划调动军队,最终使流感传播到欧洲。在这次流感中,西班牙共有万人死亡,故人们将这次流感命名为“西班牙流感”。
年秋,“西班牙流感”在全世界各地集中爆发,这次爆发的规模更大。在美国费城,一周内就有4人死亡;在芝加哥,一周内死亡了人。由于死亡人数太多,政府很多机构都暂停了,《纽约时报》甚至在报纸上号召读者们,不到必要时不要打电话,因为纽约的电话接线员由于患病,人手严重不足。
这次的流感也不是一点儿功绩也没有,至少在促进“一战”的停战上,立下了不小的功劳。因为在前线,很多士兵都患病身亡,没患病的士兵也要去照顾那些患病的人。士兵的士气非常低落,这促使德国的将军们放弃了抵抗。巧合的是,当“一战”停战协议签订后,这次“西班牙大流感”也结束了。
“一战”中,有万人失去了生命,而“西班牙流感”仅仅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杀死了至少2万人。在这次瘟疫中,就连西班牙国王都染病身亡。
埃博拉病毒爆发期间,医护人员消毒关于“西班牙流感”的具体起源,各国各执一词,莫衷一是。在西欧,人们认为西班牙是罪魁祸首;在俄罗斯,人们把责任推到了土耳其游牧民族身上;而在美国,一个军官认为是德国潜水艇故意将这种杀人的病毒带到了北美大陆。
要命的天花
提起霍乱,就不能不提天花。霍乱和天花就像对“孪生兄弟”,你方唱罢我登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其实,天花的历史更为悠久一些,多年以前,它就跟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天花的防治上,中国古代中医走在了世界的前列。11世纪的宋真宗时期,中国人就发明了“牛痘”法预防天花。何为“牛痘”法?就是用天花病人皮肤上的结痂研磨成粉,用小竹管往未得病者鼻孔里喷。这样,人们会获得必要的抵抗力,基本就能抵御天花了。
熟悉清朝历史的读者都应该知道,在清王朝多年的历史中,天花这种疾病就像鬼魂附体,一直困扰着它,让它一刻不得安生,前前后后有10位大清皇帝得过天花。其中顺治、同治直接死于天花,康熙和咸丰虽然侥幸从天花的“魔掌”中捡回了性命,脸上却留下了永久的麻子。
年,来自塞纳河流域的诺曼人入侵法国巴黎时,突然爆发了天花。诺曼人的首领非常害怕,为了不使自己传染这种致命的东西,竟然杀掉了所有患病的士兵,就连看护的人都没有放过。如果他当时已经掌握了中国人发明的接种“牛痘”法,或许就不会这样做了。不过,这种杀人的手段虽然可怕,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止疫情的蔓延。
关于天花,还有这样一个凄美的故事。相传欧洲一个国王的妻子患了天花,马上就要死了,于是她请求国王满足她的最后一个愿望,国王同意了。没多久,国王的妻子死了,国王下令让全体御医为自己的妻子陪葬。而这就是国王妻子的临终遗言,因为她认为这些医生太无能了,活着还不如死了好。
彩色电子显微镜下显示的埃博拉病毒粒子到了近现代,人们为了消灭天花,做了无数努力。年,世界卫生组织发起了大规模消灭天花的运动,使患病人数由0万迅速降到多万。年10月26日,是值得纪念的一天,因为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天花这种传染病被彻底消灭了。
不过,如何处理天花病毒毒种呢?有人建议将其彻底销毁。不过这样一来,这个物种就会灭绝,似乎于研究不利;但要是不消灭,保管措施又是一个大问题。最后,世界卫生组织决定把天花病毒交给苏联和美国指定的实验室保存。这样做无疑冒着很大的风险,如果天花病毒被别有用心的人释放出来,面对大量没有接种过天花的人,它所带来的危害可想而知。
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病毒是一种烈性传染病病毒,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有很高的死亡率,一般在50%至90%之间。而死亡的原因主要为中风、心肌梗塞、低血容量休克或多发性器官衰竭。
年,一种不知名的病毒“光顾”了非洲扎伊尔雨林,“埃博拉”河沿岸55个村庄的百姓被这种病毒袭击,数百人死亡。由于病毒发生在“埃博拉”河沿岸,故人们将之称为“埃博拉病毒”。当病人血样标医院化验时,化验的医生不幸死亡。
埃博拉病毒有扎伊尔型、苏丹型、雷斯顿型和科特迪瓦型。
扎伊尔型埃博拉病毒首次爆发于年8月26日的刚果(金)北边城镇。一位44岁的教师高烧住院,一周后病情恶化,身上多处流血,两周后死亡。
苏丹埃博拉病毒也是在年被发现的,第一个病例为苏丹棉花厂的一位工人;第二个病例则是一位住在苏丹的外国人,医院里。更可怕的是,医生在救治的时候没有做任何防护措施,医院也爆发了疫情。当医院时,患者和医生都已死亡。医院里只剩下一位修士,用一根线标出隔离区,上面挂着警示牌:任何过线者都将死亡。
雷斯顿型埃博拉病毒于年11月,发现于一群由菲律宾进口至美国维珍尼亚州雷斯顿的食蟹猴身上。不过,这种类型的埃博拉病毒对猴子的致死率很高,对人类并没有什么致命危险。
科特迪瓦型埃博拉病毒于年11月1日,发现于科特迪瓦的塔伊国家公园。有人在森林里发现了两只黑猩猩的尸体,经检验,其身上的病毒与苏丹埃博拉及年爆发的扎伊尔埃博拉十分相似。一位负责检验尸体的科学家感染了病毒,幸运的是,几周后他完全康复了。
年美国军队赴非洲抑制埃博拉核辐射带来的恐慌
几十年前的一天,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4号核反应堆发生爆炸,造成了严重的核辐射事故。这场浩劫之后,留下的是一串惊人的数字——33万人被迫离开家园,数千名儿童罹患甲状腺癌,上百万人生活在忧虑之中。
年4月26日,苏联发生了迄今为止最大的核灾难——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4号核反应堆突然发生爆炸,多达吨的石墨慢化剂燃烧了起来。随即,大量的放射性微粒随着大气散发到整个城市上空,形势十分危急。
下面简单回顾一下事故的过程:
1点24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爆炸,爆炸引起多处起火。
1时30分,从普里皮亚季和切尔诺贝利城赶来的消防队率先进入事故现场,这些消防员没有带任何防具,很多人因此牺牲了。
2时10分,消防队投入到汽轮机厂房的灭火战斗中,因为该处火势直接威胁到相邻的3号机组。
2时30分,反应堆厂房顶部的火势被控制住。
5时左右,大火被全部扑灭。
在救火的过程中,有两个消防队员当场死亡,剩下的人中有28人因这次核辐射而丧命。
4月26日的早上,普里皮亚季的上空已经被冲上高空的放射性云柱所污染,而当地居民依然毫不知情,因为没人向他们发布警告信息。那当时的放射性有多强呢?大气中的正常放射量是0.伦琴,而26日中午的普里皮亚季放射量已高达0.2伦琴,超过正常值1.5万倍。几个小时后,辐射值继续攀升到正常值的60万倍。
科学家认为,人体每年最多可以吸收2伦琴的放射量,如果超过伦琴,可以宣告这个人没救了。可想而知,这些数值摆到苏联核子研究所时,那些核辐射专家有多震惊。
4月27日上午11时,委员会决定疏散普里皮亚季的居民,而这时距离爆炸已经过去了30个小时。灾难发生48小时后,普里皮亚季镇约4.5万居民全部撤离。
恐怖的“石棺”
事故刚发生时,专家组想尽各种方法灭火。最开始利用应急水泵,将水打入堆芯空间,以降低反应堆坑室内的温度,防止石墨砌体着火,但这一尝试失败了。后来,专家组调来军用直升机,直接向反应堆投放了约0吨的混合材料。这些材料由硼、白云石、砂子、黏土和铅组成,具有极强的隔火性能。这一方法收到了效果,反应堆燃料的温度得到了控制。5月底6月初,反应堆大体上已经稳定,放射性排放量得以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
在这次事故中,苏联政府用钢筋混凝土,把4号反应堆数十万吨的放射性核物质封闭起来,后人形象地称之为“石棺”。以石棺为中心,方圆30千米以内被设置成隔离区。
如今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虽然石棺可以阻止核辐射扩散,但其寿命有限。石棺内部的反应堆一直腐蚀着石棺里的混凝土和钢,石棺一天比一天脆弱,——一个小的地震或一阵强烈的风,都也可能使其倒塌。那时候,有可能会导致机组释放出有辐射性的尘埃。
早在3年,时任俄罗斯原子能部长鲁缅采夫就指出,要提防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石棺”,赶在石棺老化之前进行修复,不然,如果石棺倒塌的话,将会引发第二场核灾难,整个欧洲都将陷入巨大的危机中。
年4月26日,正值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26周年纪念日,耗资9.35亿欧元的新石棺开工建设,修建石棺的巨大支出主要来自世界各国政府的捐赠。新石棺规模巨大,跨度宽米,长米,高米,完全将旧石棺覆盖。而且,新石棺内配有巨型吊臂,能摧毁旧石棺及清除反应堆残骸,以便工程人员清理剩余的放射性材料。
死亡区也有生活
这次事故导致的直接死亡人数虽然只有50人,但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交界的地区受到严重污染。而且,被污染的云层随风扩散到了西欧、东欧等地。
这里的隔离区,辐射之高超乎寻常。政府规定,未成年人不得进入隔离区,成年人必须具备合法手续和有效证件方可进入。因为到目前为止,任何防护设备都不能保证进入者不受到放射性物质的辐射。这里整体上的辐射比较高,大约是每小时至1微伦琴——我们知道,人体每小时吸收的辐射量不能超过20微伦琴。
年的核事故之后,切尔诺贝利只是关闭了出事的4号机组,剩下的3个机组继续工作。一直到0年12月,整个切尔诺贝利才全部关闭。
但是,关闭之后的切尔诺贝利需要有人处理大量的核废料,以及维护逐渐老化的石棺。另外,切尔诺贝利余下的3个机组也需要工作人员来维持。
这些人都是轮班倒,每一班最多一个星期,饮水和饮食全部从外面运输进来。每天离开的时候,都要进行身体检测,查看辐射是否超标。一旦发现超标现象,需立即用药水清洗,医院进行紧急处理。
有时候,一些当年撤离的居民会故地重游,怀念一下曾经的生活,一些胆子大的人甚至又跑回来住了下来。在距离石棺15千米的伊利因齐,就有这样的居民点。
截至目前,已经有多人回到了隔离区。政府并不强制这些人离开,而是定期派医疗人员来给他们检查身体,还对他们种的农产品进行辐射测量,确保水果和蔬菜辐射指数处于正常范围内。不过,敢于返乡居住的人仍是少数,因为那需要冒着极大的风险。
如今的隔离区还会迎来一些外国游客,这些游客来自世界各地,只为亲眼看一看废弃的4号反应堆,以及那座举世闻名的“石棺”。
隔离区辐射严重,人烟稀少,竟然成了动物的天堂。这样说或许不太恰当,但在隔离区生活的物种数量确实超过乎了人们的想象。据专家统计,包括种禽类和50种濒临灭绝的动物生活在此处,并且没有发生任何基因突变。老鼠就是老鼠,猫就是猫,跟其他地方见到的一样。不得不说,有些动物对放射性物质表现出了惊人的抵抗力。但不是所有的动物都有这样的生命力,像鸟类就不行。美国生物学家莫斯乌认为,这一地区相当一部分的鸟类产生了基因突变,它们的存活率大大降低,远不如其他地区的鸟类寿命长。
这台机器曾在切尔诺贝利核污染事故中用于清理场地,如今依然含有一定的放射性粒子。如果不小心触摸到上面的粉尘,人们还会有生命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