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燃汽轮机 >> 燃汽轮机前景 >> 上海打造全球动力之城到2025年动力
7月6日,上海正式发布《聚焦临港核心区打造上海“全球动力之城”实施方案》。根据《实施方案》,上海将以临港为核心区打造“全球动力”之城,到年,累计实现动力产业重大项目投资亿元以上;引育5家以上百亿级龙头企业、50家以上“专精特新”产业链配套企业,建设安全韧性的产业链,力争动力产业总体规模达到亿元以上。
《实施方案》还指出,上海将引导国有资本、社会资本积极参与,联动先进制造领域产业基金,靶向支持动力领域科技企业股权融资和并购重组。深入实施“浦江之光”行动,支持动力创新企业通过科创板等多层次资本市场挂牌上市。
推出五大重点领域突破行动
动力是大国重器“皇冠上的明珠”,是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实力和科技创新水平的重要标志。上海建设全球动力之城,是主动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到年,上海还将建设3-5个国家级或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0个以上产业创新平台,累计实现研发经费投入超过亿元;推出航空发动机、船用发动机、重型燃气轮机等创新产品。
为此,上海将推出五大重点领域突破行动,该五大领域分别为航空动力、航天动力、汽车动力、海洋动力和能源动力。其中,航空动力方面,上海将重点发展大飞机涡扇发动机、通航飞机涡轴和涡桨发动机、无人机驱动电机。突破飞发一体化设计与集成验证等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民用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辅助动力装置适航取证,推动涡轴和涡桨发动机等产品研制,实现国产大飞机辅助动力装置量产,开展新能源动力推进系统预研,打造航空发动机大中小全系列研发制造基地。
航天动力方面,重点发展运载火箭发动机和卫星等空间飞行器推进系统。突破低成本卫星组网、液氧甲烷火箭等关键技术,研制可重复回收利用商业运载火箭,实现中低轨、超低轨商业卫星推进系统的规模化量产,构建集设计、制造、测试、评估的全流程体系,打造商业航天智能制造基地。
汽车动力方面,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氢燃料电池、集成式驱动电机及电控等。突破高性能动力电池、IGBT功率模块等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推动电控集成化、结构轻量化、控制智能化,实现新能源电池及核心部件规模化量产,打造新能源汽车动力制造基地。
海洋动力方面,重点发展船用燃油、双燃料、氨燃料发动机,以及海洋潮汐能等。突破大尺度可控燃烧等船舶动力关键技术,加快研发适配豪华邮轮、超大型集装箱船、大型LNG船等高端船型的大功率发动机,推动船用双燃料等低碳发动机规模化量产,积极开展清洁能源动力前沿研究,打造船舶动力研发制造基地。
能源动力方面,重点发展重型燃气轮机、氢混燃机等气电装备,大型压水堆、钍基熔盐堆等先进核电,以及高效汽轮机等清洁火电装备。突破大规模储能等核心技术,加快重型燃气轮机装备等动力产品试制,推动大型直驱海上风机等规模化量产,打造新能源动力产业及应用示范基地。
招引全球重大产业项目落地临港
临港是上海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主阵地,具备高端动力集群发展的基础和优势。为此,上海将把临港打造成为全球动力一流企业汇集、创新活跃强劲、产业链条完整、功能业态完善的动力之城核心区。
根据《实施方案》,临港将加快全动力领域发展,打造航空、航天、汽车、海洋、能源“空天陆海能”动力集群。加快产业链关键环节布局,发展高端动力关键零部件及成套装备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维修服务等高附加值环节等。
《实施方案》指出,上海将主动招引一批重量级动力项目,遴选有影响力、带动力、示范性的大项目落地临港核心区。加快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系统等项目建成投产。挖掘储备一批引领性动力项目,重点对接通航动力等项目,策划推进商业卫星、燃料电池等潜在产能规模提升项目。
同时,加快实施全球动力企业集聚计划,积极争取全球动力领军企业功能总部、研发中心、高端制造等核心板块落户。加快梳理动力领域“链长”企业供应链需求清单,精准引育一批供应链上下游配套企业,大力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在构建全球产业合作网络方面,上海还将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打造临港中日(上海)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探索可复制可推广合作模式,加快建设动力之源特色园区。加快海外发展布局,鼓励动力装备龙头企业延伸拓展“一带一路”国际市场,加快整合海外优势资源,输出中国动力装备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