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燃汽轮机 >> 燃汽轮机优势 >> 131座,600万千瓦梅州经济发展背后
远古时期世界一片黑暗居住在森林中的燧人氏
钻木取火从此人类有了光明
在梅州,有一项犹如“燧人氏”般存在的工程源源不断地为梅州人输送光明
改革开放40年来它顺应时代发展
从燃煤发电到实现超洁净排放
保护“绿水青山”的同时
助力梅州挖掘“金山银山”
旧闻今述
“3!2!1!”年12月26日14时,是值得载入大埔电厂历史的重要时刻,在倒数声中,粤电集团公司首个新投产超洁净排放环保示范电厂——广东粤电大埔电厂1号机组圆满完成小时满负荷运行,正式投入商业运营。锅炉水压试验、厂用电受电、汽轮机扣缸、锅炉点火、首次并网、小时满负荷运行,六个重大里程碑节点的“一次成功”。次年6月21日,2号机组也顺利投入商业运行。
“值班人员请注意,现在开始减负荷、减煤。”年8月5日23时,位于梅县区程江镇槐岗寺前的梅县发电厂集控中心值班人员接到上级调度命令,进入关停机组的最后阶段——减煤,降低蒸汽压力和温度,发电机与电网解列……6日零时10分左右,一张张屏幕上的数字变成“0”,梅县发电厂所有机组全部关停,运行25年的梅县电厂“熄火退役”。
此时,在笔枝山下、三江交汇的大埔电厂两台60万千瓦机组正把源源不断的电流输送到千家万户、工矿企业,为“世界客都·长寿梅州”的发展注入动力。
▲美丽的大埔电厂(冷却塔升腾的白雾是水蒸气)。(大埔电厂提供)
梅县电厂运行25年发电多亿千瓦时营收多亿元
年,梅州开始筹建燃煤火力发电厂,至年全地区火电装机容量为6.4万千瓦,此后地区、县电网先后并入省网,原有的燃煤发电机组相继退役,至年全地区仅剩梅西电厂3台共2.7万千瓦的机组仍继续发电,用电缺口仍旧很大。
为缓解粤东北山区严重缺电的局面,年7月广东省政府决定在我市兴建一座燃煤火力发电厂,梅县发电厂应运而生。年5月,梅县发电厂筹建处成立,厂址选在梅县市槐岗寺前。经过三年多的建设,梅县发电厂首期工程两台5万千瓦机组于年投产,基本缓解粤东地区电力供需不足的矛盾。梅县发电厂二期工程于年8月动工,扩建规模为两台共25万千瓦燃煤机组,并于年底完成投产。据《梅州市志(-)》记载,梅县发电厂4台机组自年投产以来,年年超额完成省电力局下达的发电任务,至年底累计总发电量.48亿千瓦时。
年6月,三期工程动工,并以每年1台机组的速度通过试运行投入生产。“粤东地区大部分电厂是年后投产的,梅县发电厂仍是当时周边地区主要电源支撑。”粤电大埔电厂生产经营部副部长文鸣明当时负责三期工程生产准备,他说,投产后电厂容量增大,发电量增加,产值增长,技术水平也得到了提升。
据悉,梅县发电厂从投运至年8月5日退出发电业务,设备年利用小时数最高曾达多小时,累计发电量达多亿千瓦时,营业收入多亿元。
▲梅县电厂已结束历史使命。(大埔电厂提供)
采用了大量先进技术大埔电厂敢想敢拼打造绿色标杆
大埔电厂作为新建电厂,全部设备、设施都是新购置、新建设,选用先进的发电设备和采用先进的制造工艺。大埔电厂总装机容量万千瓦,一台60万千瓦机组单机容量相当于梅县发电厂全厂六台机组总装机容量。“我们的60万超超临界机组和万机组技术相当。在省内60万等级机组中,满负荷运行的话大埔电厂指标名列前茅。”参与大埔电厂筹建工作的文鸣明表示。
“筹建初期我们就提出要创建国际先进、国内一流、节能环保的山区绿色标杆电厂。”参与筹建工作的胡再新说,围绕这个目标,大埔电厂注重创新优化,采用了大量先进技术。建设过程历时多个日夜,筹建人员开了16次设计优化联络会,遴选了57个设计优化专题项目,最终确定了47项创新优化项目,多项新技术的应用达到了行业发展的先进水平,其中1项为国内首例、5项为省内首例。其中,“燃煤锅炉的烟气余热利用系统”“火力发电厂无燃油点火系统”等14个项目获得国家使用新型专利。目前,大埔电厂拥有实用新型专利数达19项。
与此同时,大埔电厂高标准严要求投入资金近6.2亿元,超过项目总投资的12%。两台机组的烟气排放达到超低排放标准,提前4年达到国家《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年)》烟气治理排放要求,实现超洁净排放。
燃情故事
连夜绕行公里送发电机进重灾区
72公里的路程,却绕行走了多公里,用了5个多小时,只为尽快将应急发电机送往重灾区,保证抢险电力供应。
年8月17日,受台风“尤特”影响,五华县龙村镇被洪水围困,交通、通讯中断,五华千伏龙村变电站遭受水浸,水位一度高达3米。在外围,赶赴现场坐镇指挥的梅州供电局领导心急如焚:“要是天黑前洪水不退,道路未抢通,应急发电机无法送达龙村镇政府对当地应急抢险极为不便。”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眼看暴雨没有停下的意思。万分焦急之下,应急指挥中心决定:不能再等!绕道河源紫金,深入龙村腹地。
甘科涛和宋志海接到任务,草草扒了两口饭,便载着发电机往龙村镇赶。23时45分,两名师傅抵达龙村镇应急指挥中心,便一头扎进搬抬设备、启动发电机的工作中。当发电机正常工作,教会应急抢险人员操作使用后,两位师傅思量抢修任务重,连水都不敢喝,立即启程往回赶。第二天5时30分终于回到五华局。当天中午12点,前来支援抢修的人员和物资到位,他们又马上出发开始了新一轮的运输派送工作。
时代印记
从晚上“暗摸摸”到一家两台冰箱
年近耄耋的潘孟昌,在梅县区南口镇侨乡村的南华又庐生活了一辈子。“年,我们家拥有第一台‘彩电’,是我哥从香港买了托运回来的。”谈起那时的用电体验他摇摇头,“电压不够、负荷不起、不光亮”是他对“彩电”的最初印象。“当时是大队供电,经常停电,一到晚上就‘暗摸摸’。”2年,潘孟昌终于盼来了“亮堂堂”的日子。
“侨乡村是梅县第一批进行电网改造的农村。”梅县区南口供电所所长温秋灵介绍,2年侨乡村第一次增容改造,第一次拉上三相电,4个台区共千伏安的容量增容至千伏安,8年又增至千伏安,年再增加了一个台区并实施增容,5个台区总容量跃至千伏安。“电灯、电视亮多了,电费也便宜了。”潘孟昌高兴地说:“家里的电器也越来越多,现在每个房间都装上了空调,家里还有两台冰箱呢。”
延伸
梅县荷树园电厂新能源的实践者
梅县荷树园电厂是梅州上市公司宝新能源两大能源基地之一的资源综合利用基地。电厂总装机容量MW,年投资建设,年全面建成。
该电厂是我省第一家利用循环流化床先进技术的资源综合利用电厂,拥有首台首套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MW等级循环流化床锅炉。通过采用先进的洁净煤燃烧技术,使用循环流化床煤矸石劣质煤发电机组,电厂解决了煤矸石变废为宝、用以发电的问题。同时,通过喷入石灰粉、低温燃烧、分级配风等技术,各项指标均大幅优于国家标准,实现了燃煤锅炉的清洁燃烧。此外,配套建设灰渣综合利用建材厂烧制新型砖,打造了“煤矸石-发电-灰渣砖(水泥填充材料)”的资源综合、循环利用经济产业链条。
此外,宝新能源另一个能源基地是汕尾的陆丰甲湖湾清洁能源基地。陆丰甲湖湾陆上风电场一期工程已建成投产;陆丰甲湖湾电厂新建工程项目(2×0MW超超临界机组)投资建设2台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项目1号机组已一次性顺利通过小时满负荷试运行,正式投入商业运营。
如今梅州电网已拥有
座35千伏及以上公用变电站
电网外送能力提升至万千瓦
是梅州经济发展
名副其实的“动力机”
还看今朝
梅州:粤东重要电力能源输出基地
改革开放40年来,梅州电网已发展成为拥有座35千伏及以上公用变电站的大型供电网络,其中千伏变电站1座,千伏变电站12座,千伏变电站68座,千伏变电站实现7县(市、区)全覆盖,输电线路共.84千米。梅州电网外送能力由原来的万千瓦提升至万千瓦,不仅解决了梅州大量盈余电力的外送问题,也让梅州成为粤东重要的电力能源输出基地。
近十五年间,梅州电网建设累计投资超亿元,为推动我市经济快速发展,践行广东“四个走在前列”在梅州落地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
改革开放40年来,梅城夜色从星星点点的微光变成处处流光溢彩。
为产业发展注入充足电力
广东赛翡蓝宝石科技有限公司是亚洲最大的蓝宝石晶体生产基地,该公司的生产原料三氧化二铝需要经过℃的高温24小时不间断加热,经过18天的周期才能形成符合要求的晶体,如果期间电力中断,全厂台机器的原料就作废,18天的周期要重来,损失将以千万计。该公司副总经理赖波说:“从年投产以来,除了两次检修停电,没有停过一次电。”
多年来,梅州没有一个地方因为电的问题而影响重点项目的建设。在服务产业发展过程中,梅州供电局充分发挥电力企业服务园区建设的表率作用,为重点企业制定个性化服务和沟通联络措施,拓宽大型骨干企业“管家式”服务范围,“零距离”跟进各企业定制的服务需求,进一步打造优质高效的供用电环境,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为乡村振兴增添强大动力
梅县区松口镇大黄村今年48岁的许耀冬,年高中毕业后就到深圳闯荡创业,当时家乡条件很差,他甚至许下了“以后都不回大黄村”的誓言。经过20多年的打拼,许耀冬在深圳有车有房,但当他得知大黄村道路通、电力足、金柚发展迅猛的消息时,还是忍不住回到故乡。
年,许耀冬将荒了二三十年的多亩自留地种上了棵蜜柚。同时,他还建起了一间1多平方米的仓库,自己购买了电器设备干起了清洗、包装和发货一条龙服务。今年他家柚子挂果4万多斤,利用自己以前在深圳积累的人脉,他今年种植和收购的一共70多万斤的蜜柚被一抢而空,对于年底的大单——金柚的销售,他预估能有70—万斤的数量,今年收入能达到万,按照柚子四五年开始大挂果的生长周期,预计明年产量将翻倍。“现在电力服务到家,我还想搞个柚子深加工的业务,将柚子销售产业链搞起来!”许耀冬信心满满。
大黄村的村委书记黄建明告诉记者,现在村里的果园,大部分都用了三相滴灌、除虫等电器设备,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电力的发展彻底解决了村民销售的后顾之忧,大家都想大干一场。“接下来,好些村民还想引进轨道输送车,用更高端的农械机器让农民的劳动效率更上一层楼!”松口供电所营配综合三班副班长廖宴告诉记者,这几年大黄村的用电量巨增,从年的2万千瓦时迅速增长到年的8万千瓦时。
电力创造生产力。随着农网升级改造占电网投资总额的比重不断增加,一排排整齐划一的电线成了乡村振兴中亮丽的风景线。电能提升了乡村生活质量,也助力梅州美丽乡村的“绿水青山”变身“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