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燃汽轮机 >> 燃汽轮机市场 >> 中俄签巨额订单055大驱的发动机,俄罗
众所周知,自从俄乌冲突爆发以后,面对西方制裁的俄罗斯异常艰难。俄罗斯开始不断加强和我国的各项合作,据俄媒报道,俄诺瓦泰克公司决定订购20台我国生产的GT改进型CGT25-D型燃气轮机,用于北极-2液化天然气项目。
这颇有点“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意思,当年俄罗斯继承前苏联强大的工业体系,一直都是我们追赶的对象。这也不仅仅是一个订单,更说明了俄罗斯国家战略方向发生了巨大变化。
我国并不是最优选择?如果不是这次的俄乌冲突,俄罗斯估计也不会想起我们的燃气轮机,他们一直都是使用美国生产的LM燃气轮机。
现在因为制裁的原因,生意肯定没办法做了,这也俄罗斯北极-2项目耽搁了很久,俄罗斯也一直在想办法,首先就找到了伊朗。
一直和美国不对付的伊朗,自然很爽快的答应为俄罗斯提供MGT-70燃气机,双方各个方面都已经商讨好了,却不曾想伊朗的核心技术也是进口的,德国西门子拒绝提供技术和相关设备。
碰壁的俄罗斯,放下曾经老大哥的架子,看向了我国的燃气轮机。因为我国现在生产的燃气轮机,自己掌握完整的核心技术,全部都是中国制造,不会出现伊朗一样的情况。
于是,俄罗斯放心的,向我国订购了20台燃气轮机。这些燃气轮机也是我国海军军舰的动力装置,D系列装备了2台。装备了四台。
那么就有人疑问了,我们的技术还是通过改进创新,才有了今天的成就,而俄罗斯继承了前苏联强大的工业体系,为何没有这样的生产技术。
俄罗斯为何没有继承前苏联的技术其实前苏联时期是拥有这项技术的,根本就不缺燃气轮机,他们自己的曙光机械设计院,还研究出过知名的UGT燃气轮机。
随着前苏联的解体,这些工业设计所和生产工厂,因为所处位置的不同,被不同国家继承。乌克兰就是那种一出生就手握一手好牌的人,不仅分到了前苏联大量的图-轰炸机,还有NK-32发动机生产工厂,燃气轮机的设计单位和生产工厂都被他握在手中。
没有办法的俄罗斯,只好从乌克兰采购燃气轮机,或是直接从西方国家进口。这一现象一直维持到俄乌冲突爆发,西方国家对俄罗斯进行了制裁,乌克兰的燃气轮机在战火的摧残下,也深受重创无法正常运转。
可见,前苏联有的东西,并不代表现在的俄罗斯有,主要是看当时这些设施设立在谁的地盘上。
其实,我国的燃气轮机技术,还是源自于乌克兰。
GT的前世今生其实我们的CGT25-D型燃气轮机,前身就是GT,这段历史可以追溯到前苏联时期,当时的哈尔滨汽轮机厂,就是有前苏联援建的大型动力设备工厂,而GT-的前身可以追溯到舰用轮机DA80。
自从前苏联解体乌克兰接受以后,这款燃气轮机也被改名为UGT-。都知道,当时的乌克兰连维护何核武的经费都捉襟见肘,这才让美国抓住机会,忽悠他把核武销毁了。
所以,他也没有精力去研发大型海上舰艇,UGT-就这样被抛在了角落里。之后我国就花钱引进了这项技术,并拿到了无可能的生产授权。
经过我国技术人员的不断攻关,把这项燃气轮机技术完全给吃透了,在原有的基础之上进行改进、创新、完善,这才有了今天的国产燃气轮机。
估计俄罗斯也知道这些前因后果,所以才如此放心的购买吧。其实俄罗斯在刚开始有意愿时,他们的一些专家还质疑我们的产品性能。
备受质疑,无奈选择?双方商讨合作期间,一些俄罗斯的专家就持质疑的态度,他们表示我国CGT25-D的性能,估计无法媲美美国的LM燃气轮机,能否保证在低温情况下正常工作,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他们有这个考虑也属正常,毕竟这些机器安装之后,就经常会面临极低气温下工作的情况。不正常的就是,他们脑子里面的西方至上,同样都是进口,从欧美进口的就要比从我国进口的好。
这里面多少有点历史因素,一致于他们对于我国的全方位崛起,还持有一定的偏见。
也有不少网友认为,这不会是俄罗斯的无奈之举吧。自从我国研发改进GT后,已经运用到各个领域,性能和效果已经说明了一切。
就拿安装的四台来说吧,它的总功率可以达到.8兆瓦,大约相当于14.5万马力,可以轻松的让航速跑到33以上,也是先进世界上航速最快的大型驱逐舰艇。
从UGT-到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化,我国完成了完美的逆袭和蜕变,这些足以征服那些俄罗斯专家。
就算是俄罗斯有些无奈的成分,现在的他还有选择吗,我们就是他最好的选择,双方互相合作也是双赢的选择。
中俄合作双赢对于我国来说,这不仅仅是一笔订单,更推动了我国企业走出去扩大海外市场,同时也有效的推动了我国高端制造业的向前发展。
通过这次和俄罗斯的合作,我国可以在燃气轮机领域积累更多的经验和技术,也在国际上打开了口碑,进一步提升了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对于俄罗斯来说,有效的抵住了来是美西方国家制裁带来的压力,也为自己的燃气轮机增加了一个备用选项
在国际局势多变的现代,如何保证自己能源生产供应安全、独立、稳定,也是俄罗斯首要考虑的事情,加强和我国合作,为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写在最后北极-2号项目本来大部分产品都是出口我国的,在获得我国提供的动力支撑以后,效率也会有所提升,这就是一项双赢的合作。
不仅让我们享受到了能源供应,还打响了我们的自主品牌,扩大了我国高端设备的影响力。
俄罗斯也很好的摆脱了,对美西方国家的依赖,相信在俄罗斯“向东看”策略的推动下,中俄两国未来还会有更多更好的合作。
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