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燃汽轮机 >> 燃汽轮机介绍 >> 西宁特钢2018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西宁特钢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以改革破解难题,以创新促进发展,全力推进管理体制机制改革。通过积极开发市场、创新驱动发展、提高职工综合素质等措施的采取,公司的管理水平、产业结构调整、产品研发成果、安全环保等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一)年主要工作 1.市场开拓方面 以主动出击、增量提速为主线,聚焦重点行业、重点品种,紧密结合产线产量和产线规模,建立产品开发战略,特别是针对高质量齿轮钢、轴承钢、工模具钢等产品,实施靶向开发,并对重点客户实施分档分类管理。坚持价值创造、效益优先原则,将产品按照毛利水平划分为八个档次,持续做好产品的减亏增盈调整,深化销售体制机制改革,充分发挥技术服务的功能。 2.成本管控方面 公司严格执行高度计划、高度管控的经营运行模式,全面实行预算管理,推行点、线、面的预算+过程+结果的成本管理模式,充分发挥生产、质量、技术、成本、设备、安全管控体系作用,提高标准化、规范化运行水平,全面开展成本管控工作。 3.产业结构调整方面 一是对辅助性产业进行剥离、淘汰落后产能,报告期内已完成将它温查汉西、野马泉两家矿山企业,物业公司,福利厂,公司检修作业区部分资产,置业公司商混站部分资产,通过协议及公开挂牌等方式进行了对外转让;将化解过剩产能涉及一炼资产、装备升级改造涉及一轧资产、环保升级改造涉及4座立方米白灰竖窑资产进行了报废处置。实现了辅业、不良资产的剥离及落后产能的淘汰,同时收回了部分资金,降低公司资金风险。 二是产品、产线结构优化升级,坚持创新驱动引领发展,确定了普特结合的发展模式,明确了以电炉炼钢+精品棒材大、小棒线为主的特钢生产线,以转炉炼钢+连轧组成的普钢优钢生产线。 三是注册成立矿冶科技公司、资源综合利用公司、新材料公司,并将公司部分债权债务及人员以资产组形式划转至以上三家子公司,实现独立运营。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管理效率、理顺了公司架构、有效整合了内部资源。 4.创新驱动方面 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大创新创效力度。经过公司各级专业部门和科技专家委员会的论证,形成了公司层面的科技创新和基层创新两方面内容。报告期内,公司级科技创新方面,确立了公司级科技创新创效项目30项,涵盖了产能释放、质量提升、工艺改进、固废利用等诸多方面;基层创新方面,进一步突出质量提升重点,有效激发干部职工立足岗位、主动创新的工作积极性,开展基层各类创新项目项,创效工作效果明显。 5.风险防控方面公司从内部实施精细化管理,并落实职能部门的宏观管控职责,加强对重大事项的监督和检查。通过供应商管理、信息管理、招投标监督等管控平台,加大全公司供应商评价体系、招投标监督等工作的统筹管理。同时,进一步强化审计部门监督作用,完善法律管理制度,规范监管工作,严格执行合同审查制度,预防潜在法律风险。 6.管理体制改革方面 一是围绕市场和产品,将年度指标以内部承包经营的方式进行承包分解,并建立内部上下工序之间模拟市场价格的结算与核算机制,以业绩考核、薪酬分配等手段,激发潜能、激活动能,促进内部经营管控水平的不断提升。 二是实施两化融合、智能制造工程。建设工业智能产销一体化信息管理体系,该工程将数据采集、生产制造过程管理系统、财务管理、成本管理、预算管理、检斤化验数据采集、设备管理系统纳入一体,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三是加强职工队伍素质建设,围绕管理、技术、操作三支队伍能力素质的提升,建立并形成全公司培训管理系统,不断丰富和健全队伍能力培养方式,创新培养机制,按照短期解决公司操作人才短缺问题,长远保障职工职业生涯规划实施的原则,探索建立短期、中期、长期培养机制,因材施教开展培训工作。 7.安全环保工作方面 公司牢固树立安全环保没有淡季的理念,深入推进公司安全环保体系的全面落地,以区域化、全覆盖为切入点,将各公司安全环保工作纳入监管工作范畴,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责任和担当,以现场作业工序为基本单元,实施区域化管理。报告期内,公司未发生重伤事故,环保设施随主体生产设备运行率大于99.9%,污染物排放达标率%。
二、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报告期内,公司所处的特钢行业格局和趋势未发生重大变化。 1.行业格局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四大区域特钢企业集团。 四大区域特钢企业集团: (1)东北地区:东北特钢集团; (2)华东地区:宝钢特钢; (3)华东、华中、华南:中信泰富特钢集团; (4)西部地区:西宁特钢。 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特殊钢企业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培育和发展了相应的市场、客户群及品种,确定了各自的市场定位和发展目标。 2.行业发展趋势国内特殊钢行业的供需结构存在较大的不平衡,部分高端产品国内不能生产或产品质量不能满足客户的要求,导致高端产品大部分仍依赖进口。 未来国内特殊钢消费潜力较大的行业主要在核电、机器人制造、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高铁等方面。随着制造业的发展,钢铁工业去产能的持续推进,以及高品质钢材国产化的发展,高端特殊钢市场存在较大的增长空间。 (二)公司发展战略 报告期内,公司发展战略未发生重大变化。 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准确把握行业发展新趋势,做优做强钢铁主业,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公司将以适应行业新常态,坚持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一业为主、多元协同特色发展道路,依托所在区域、资源等战略优势,加快新型产业拓展速度,培育产业发展新空间,把公司打造成国内一流的现代化综合型特钢联合企业集团。 (三)经营计划 年公司将全力促进公司各产线全面提产增效、提质增效,持续深化高度计划高度管控模式,发挥体制机制改革优势,发挥计划引导、考核保障作用,调动各单位自主管理、自我完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降低公司综合运行成本,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效率,力争全面完成各项生产经营目标。 年生产经营总体目标:生产钢万吨,钢材万吨,焦炭70万吨,完成商品房开发面积55万平方米。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行业风险:年钢铁行业会面临更多的挑战,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体制受到冲击,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风险挑战加剧。国内钢铁行业仍面临供大于求、原燃料价格大幅上涨、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不足、产业集中度较低、生产同质化现象依然存在、地条钢等落后产能死灰复燃等风险。 应对措施:结合公司自身特点适应市场、开发市场,培育和提升公司满足市场需求的能力;加快推进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及竞争力;加快推动转型升级项目达产达效,促进产品转型升级,最大限度发挥公司工装优势。 2.财务风险:公司资产负债率高,仍然存在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 应对措施:一是严格把控财务风险,确保资金链安全;二是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优化债务结构、降低财务费用;三是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降低成本、费用,提升公司整体盈利能力;四是充分利用国家政策,降低财务杠杆,将财务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3.环保风险:公司地处省会城市,随着环保标准不断提高,对公司环保达标排放、节能减排要求越来越高,环保压力凸显。 应对策略:公司高度重视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坚持遵守环保法规、贯彻污染预防、推行清洁生产、持续改善环境的环境管理方针积极开展环保工作,将推行清洁生产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结合技术改造,大力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是中国西部地区最大的特殊钢生产基地,是国家级创新型企业、国家军工产品配套企业。 已形成年产铁万吨、钢万吨、钢材万吨的综合生产能力,是集钢铁制造、煤炭焦化、地产开发三大产业板块为一体的资源综合开发型钢铁企业。 1.技术优势 公司整体生产工艺及技术在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特别是十二五期间,公司对工艺装备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先后建成吨Consteel电炉、×mm三机三流大方坯连铸机、精品特钢大棒材生产线、精品特钢小棒材生产线。尤其是精品特钢大、小棒材生产线采用了当今世界顶尖工艺技术及装备,达到国际钢铁工业的先进水平。 公司目前已拥有五十余项特殊钢生产的专有技术,其中主要有钢包、连铸耐材材质控制技术;分钢种脱氧工艺与技术;分钢种渣系控制技术;残余元素与有害元素的控制技术;非金属夹杂物形态控制技术;硫化物夹杂弥散细化技术;含硫钢纯净化技术;含S、Al、B钢连铸技术;炉前化学成分精确控制技术;炉前淬透性(DI值)动态控制技术;模铸、连铸碳偏析及凝固组织控制技术;在线正火轧制技术;在线超快冷技术;在线控轧控冷--热机轧制(TMCP)技术;大规格热轧材高精度轧制技术;小规格热轧材高精度轧制技术;热轧材非标规格轧制技术(Φ16-mm);银亮材剥、碾光表面光洁度控制技术;低中碳钢低硬度球化退火技术;钢材零缺陷无损探伤检测技术;电炉、转炉全铁冶炼技术;电炉、转炉底吹搅拌;高品质特殊钢精品生产技术集成;富氮合金、高氮中间合金及氮化硅锰冶炼螺纹钢技术;小粒度石灰石在电炉、转炉直接炼钢技术;高品质系列钢锭缺陷控制技术;马氏体不锈钢大方坯连铸技术;电弧炉炼钢复合吹炼技术等。 公司曾荣获中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天宫一号、神舟九号和长征二号F火箭研制配套物资供应商、中国航天突出贡献供应商、工程突出贡献奖、运20工程优秀供应商冶金产品实物质量金杯奖等多个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报告期内,公司获得全国市场质量信用AA用户满意企业、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青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荣誉称号。 2.研发优势 公司下设技术质量中心,全面承担公司产品及工艺研发工作。组建的省级技术中心、循环经济研发中心、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机构,是公司的研发主体与创新平台。建立的五大中心即企业重大技术决策咨询中心、新产品开发中心、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对外技术合作中心、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心为公司新产品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提供了通道和平台。 报告期内,公司取得青海省科技成果1项,申报专利6项,取得授权专利6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承担省部级课题5项。成功开发了卡特彼勒工程机械用钢、机器人关节用钢、汽车非调质前轴用钢、恩斯克轴承用钢等新产品85项,公司研发优势明显,为公司品种结构调整创造了条件。 3.产品优势 公司的特钢产品主要应用在铁路、军工、汽车、石油等行业,其中铁路轴承套圈用钢、铁路轴承滚子料、Cr13型不锈钢棒材、合金结构钢CrMnSi系列、模铸轴承钢、高端钎具用钢、康明斯及雷诺发动机凸轮轴用钢、高品质汽车曲轴连杆齿轮用钢、装甲车扭力轴用钢、氧化铝及煤化工行业棒磨料用钢、石油化工耐腐蚀用钢、石油钻头用钢十二个品种在国内市场具有垄断地位。 公司注重新产品研发,在新型重载铁路轴承用钢、铁路提速弹簧用钢、高端汽车零部件用非调钢、高品质汽轮机叶片用不锈钢、新型模具用钢等高端产品方面确立了独特的品牌优势,打造了一批拳头产品,构建了常规产品—主导产品—核心产品—名牌产品的金字塔型产品结构。 4.管理优势 公司不断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具有完备的法人治理结构、较强的组织优势与机制优势。 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不断创新,以及经营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成为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确保经济效益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因素。公司重视人才培养,广招高级管理和技术人才,有效提高了公司各级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管理水平。目前,公司董事及经营管理层人员绝大部分具备大学以上学历及多年冶金行业管理经验,是知识化、专业化和年轻化的领导群体,同时拥有一批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的高级人才及经验丰富的核心技术人员。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改革创新、优化组织管理,树立了部门综合化、人员多能化的管理理念,坚持集中、扁平、直线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原则,建立起了强化基层一线、适合现场精细化管理的组织体系。公司大幅压缩机构编制、管理人员和领导干部编制,将人员和力量充实到基层生产一线,推动形成小机关、大基层的管理格局,极大地提升了组织运行效率,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内生动力。 5.区域优势 ①公司地处青藏高原,是国家一带一路宏观战略规划涉及的省份及区域。公司是区域内仅有的一家特殊钢生产企业,受地理环境的限制,外地钢厂进入难度大,区域市场较为稳定。另外,青海、新疆、西藏三省区矿产资源丰富,原材料市场的供应相对稳定。 ②作为国家战略后备生产基地和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西部地区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倾斜,特别是一带一路、铁路及油气管道等基础设施投资的加大,带动了机械制造及相关行业的复苏,区域市场对于特钢的需求稳步扩大,为公司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前景。 ③随着我国制造业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未来我国西部地区的钢材需求增速将高于东部地区,公司的销售半径将逐渐收缩,加上公司在西北五省占有较大市场份额,公司拥有较强的区域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