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汽轮机

爱国情奋斗者董礼涛以匠心驻守中国创

发布时间:2023/2/21 15:29:15   

东北网9月19日讯(记者杨帆)“经过20多年的苦心钻研,我已有余项技术攻关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创造了数以千万计的经济效益。参与加工制造国产首台30MW燃气增压机组,摘取了装备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在19日省总工会举办的“我和我的祖国”百姓宣讲活动中,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军工事业部铣工董礼涛讲述了一位大国工匠的“中国芯”。

董礼涛以匠心驻守“中国创造”。

董礼涛今年47岁,年初中毕业后,进入了哈尔滨汽轮机厂技工学校,三年后,正式成为一名铣工学徒。当时,每天的工作,就是用铣刀对各种零部件进行平面、沟槽、孔洞的加工。那时候,对他来说最难受的就是洗手。铁屑常常如针尖麦芒,一不小心就扎到肉里,干活的时候不觉得,下班后用肥皂水一冲,疼的扎心。遍地的油泥、嘈杂的噪音、艰苦的工作,理想与现实出现了强烈的反差。此时,他心中升腾起一股力量,要做这个行当里的状元!

为了实现这个在别人看来是“野心”的“小目标”,董礼涛只要有空闲时间,就找来专业书籍仔细研读。上班的时候,早早就来到车间,围着机床边干边琢磨。凭着这股信念,他的技艺不断提高,并逐渐摸索出了一些让老师傅都挑大拇指的加工方式,成了分厂的“技术达人”。为了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他利用业余时间开始了大学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学习,并取得了本科学历证书。艰苦的环境,会不知不觉地给人注入成长的力量。工作仅3年,他就在公司举办的各类职工技术比武活动中连续占据冠军“宝座”,先后获得“铣工状元”、“技术大王”等荣誉称号。年,他更是凭借在市级大比武中的优异表现,成为了一名高级技师,创下了当时公司年龄最小高级技师的纪录。那一年,他刚好25岁。

面对一些工友甚至前辈“光能比武,干活儿行不行”的质疑,董礼涛用一次次攻克别人无法攻克的难关证明了自己。年,首次以他个人名字命名的“董礼涛——超超临界百万机组主汽阀阀杆键槽加工法”在全公司推广,更多的人开始叫他“董师傅”。

年,公司派董礼涛赴德国学习五轴联动铣车复合加工中心的操作技术,并在引进这台新设备后,承担汽轮机核心部件的加工任务。那时最难的要属加工60万千瓦机组的斜齿汽封,每台机组中仅转子装配件斜齿汽封弧段就需要块,工件数量多、攻关难度高,没有成熟工艺和成功经验,以前只能依赖外协加工,需要支付巨额费用,严重影响企业发展,成了公司在新项目生产上难以逾越的鸿沟。他根据在德国学习期间掌握的新机床特点,立志潜心研究,经过反复实践,自行设计了成套的系列化夹具,创造性地制定出独特加工方案,成功拿下了机组斜齿汽封的加工任务,扭转了以往依赖外购或外协加工的被动局面。这一刻,他更加坚定,必须要靠我们自己的“中国芯”,挺起中国装备制造业的脊梁。

年,国家西气东输长输管道燃压设备国产化生产攻关,以前长输管道燃气增压设备都需要国外进口,而且维护费用十分昂贵,也影响着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如何实现国产化成了新的课题,他每天扎在车间里十几个小时,一张图纸一张图纸的琢磨,一个工件一个工件的加工,就连睡觉都能梦见自己在研究图纸、摆弄工件。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数月的努力,董礼涛和同事们终于成功实现了整套增压设备重要部套的国产化。

多年来,董礼涛及团队已有余项技术攻关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创造了数以千万计的经济效益。参与加工制造国产首台30MW燃气增压机组,摘取了装备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国产首台65万千瓦核电汽轮机、国产首台万千瓦超超临界汽轮机以及一系列国家重点工程项目,也都包含着董礼涛的智慧和汗水。

年,工会倡导创建学习型组织,董礼涛在分厂组建了“铣工工作研讨小组”,专门用于研学铣工加工技术,解决生产难题。年,“董礼涛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正式启用。工作室成立6年来,取得了国家专利10余项,推广创新项,命名操作法3项,为公司创造了余万元的经济效益。其中,有两项技术成果获得全国机械工业职工岗位技术创新成果三等奖和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三等奖。

“现在,我们主要承担生产制造水面和水下舰船的主动力系统,为中国海军,提供强大动力。我们还在为更强大的祖国努力着。”董礼涛说。

记者手记:从普通一线工人到知名技能专家,从攻克技术瓶颈到步入行业领先水平,从担当企业责任到肩负国家使命,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董礼涛用行动实现了产业工人的共同梦想。在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征程上龙江工匠一直在前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335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