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燃汽轮机 >> 燃汽轮机资源 >> 2020年,我们送别了35位院士
1.蒋洪德
1月4日,送走了蒋洪德院士,他是叶轮机械与动力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他长期从事叶轮机械内部流动的理论与实验研究、技术开发和工程应用,对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业和电力工业技术进步等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主持和研究开发了汽轮机新一代叶片与非叶片部件,加速了我国汽轮机产品的更新换代。
2.池志强
1月7日,送走了池志强院士,他是著名的神经药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他是我国神经药理学学科的开拓者之一,在抗放射损伤药物、神经系统药物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他开创了强效镇痛剂和神经受体研究新方向,是国内最早开展阿片受体及其亚型高选择性配体研究并取得突出成就的科学家。
3.方守贤
1月19,送走了方守贤院士,他是著名加速器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他长期从事加速器科学技术研究前沿研究,是我国高能加速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曾领导团队建造了我国第一台高能加速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开起了我国基于粒子加速器的高能物理实验研究。
4.李方华
1月24日,送走了李方华院士,他是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她主要从事衍射物理、高分辨电子显微学和晶体学研究,在高分辨电子显微像的衬度理论和图像处理理论与方法研究、微小晶体结构测定、原子分辨率晶体缺陷测定以及准晶体学的研究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5.孙儒泳
2月14日,送走了孙儒泳院士,他是著名的生态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他一生致力于生态学科研和教学工作,研究领域涉及动物生理生态学、种群生态学、行为生态学、水产养殖生态学、生态系统服务等,是我国动物生态学和动物生理生态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在生态学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6.段正澄
2月15日,送走了段正澄院士,他是著名机械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他长期从事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他一直工作在一线,与生产紧密结合,致力于国家重要需求的自动化、数字化加工技术与装备的应用基础研究和工程技术研发。
7.沙庆林
2月23日,送走了沙庆林院士,他是公路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年后,他先后主持“六五”“七五”和“八五”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各项成果应用已形成我国高等级公路修建模式。年,他成功研究出国际领先的粗集料断级配设计与检验方法及新施工工艺,为我国长寿命路面奠定技术基础。
8.周同惠
2月23日,送走了周同惠院士,他是著名分析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他长期从事药物分析方法学的基础研究,开展中草药有效成分分析方法的研究、药物代谢及代谢产物的分析与鉴定方法的研究。他组建国家药物及代谢产物分析研究中心,为发展我国自己的创新药物发挥重要作用。
9.蒋亦元
2月24日,送走了蒋亦元院士,农业机械化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他创造性地进行谷物割前脱粒收获机的研究,并率先取得成功,推动了我国谷物收获机的创新和发展;在机械设计相似理论与模型实验方法方面,对传统理论作了重大修改,使相似准则的应用更易推广;推动农业工程教育体系改革,培养了大批专门人才。
10.宁津生
3月15日,送走了宁津生院士,他是大地测量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他长期从事大地测量领域的研究,在大地水准面、地球重力场模型、国家天文重力水准网等方面成果显著,被誉为“大地之星”。在武汉大学,他发起开设的基础课“测绘学概论”,由多位院士和知名专家联袂讲授,改变了新生对测绘专业的认知。
11.李道增
3月19日,送走了李道增院士,他是建筑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他专精于剧场设计,通晓中外剧场的历史发展,北京天桥剧场、中国儿童剧场、新清华学堂等均为其代表作。他曾出版《西方戏剧·剧场史》,是国内首部跨戏剧与建筑两个学科的学术专著。他坚持中国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出了“新制宜主义的建筑学”理念。
12.周俊
3月27日,送走了周俊院士,他是著名植物资源与植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他率先在国内系统地开展植物配糖体和植物环肽研究,发现新化学成分余个,编著出版了《橡子》和《中国油脂植物》。创立了我国植物化学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培养了一批杰出的学术带头人。
13.卢世璧
3月28日,送走了卢世璧院士,他是骨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他在国内率先开展人工关节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并获得突破性成果。在战伤救治、周围神经损伤修复、脊柱矫形、肿瘤免疫等方面取得多项成果,并成为业界标准。主持的再生医学项目取得突出治疗效果。他曾参加唐山、汶川重大地震灾害的医疗救援。
14.郁铭芳
4月12日,送走了郁铭芳院士,他是化纤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他参加筹建我国首家自行建设的合成纤维实验工厂,纺出了我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根合成学纤维,成为我国化纤领域的奠基人和学科带头人之一。他为我国化学纤维事业输送了大量人才,年过古稀仍为本科生授课。
15.张乾二
5月3日,送走了张乾二院士,他是著名理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他毕生致力于结构化学和量子化学的教学、科研工作。在化学键理论方面取得重大研究成果,带领团队将价键理论应用建立在从头算的水平上,提出“键表酉群方法”,解决了价键理论的基函数问题,发展了目前国际上应用最广泛的从头算价键计算程序XMVB.
16.万卫星
5月20日,送走了万卫星院士,他是著名空间科学与行星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他创建了中国科学院地球与行星物理重点实验室,领导建设了我国空间环境综合观测台链。作为我国行星物理学奠基人之一,他担任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首席科学家,对中国行星科学发展做出了开拓性贡献。
17.陈肇元
6月25日,送走了陈肇元院士,他是土木结构工程和防护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他长期从事爆炸、撞击作用下防护结构性能与设计方法的理论与实验研究以及混凝土结构性能的研究。近年来主要从事建筑结构安全性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方法的研究,为延长我国土建结构工程的使用寿命主持编制了设计规范等多种指导性文件。
18.肖碧莲
6月30日,送走了肖碧莲院士,生殖内分泌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她长期从事妇产科、生殖内分泌等的研究工作,60年代在我国开展研制口服避孕药的低剂量和合理配伍研究做出重要贡献。其后从事各种激素避孕药具的临床作用机理研究,为临床应用和探索新的避孕途径提供科学依据。为推动我国计划生育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19.许其凤
7月2日,送走了许其凤院士,他是中国卫星导航定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他长期从事“卫星大地测量与导航定位”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是中国最早开展卫星大地测量与GPS技术研究的学者之一。主持和承担了20多项国防型号和军队重大科研项目,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
20.童秉纲
7月9日,送走了童秉纲院士,他是流体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他主要从事非定常流与涡运动、运动生物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与气动热力学的研究,并作出了系统的创造性工作。他从教数十年,是我国第一批博士生导师,培养了22位博士。
21.曾毅
7月13日,送走了曾毅院士,他是病毒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他长期从事病毒学研究。他是中国最早从事艾滋病研究的科学家之一,在我国首次分离出HIV毒株,率先研制出中国HIV的快速检测方法,证实了HIV最早是随血液制品从国外传入我国。
22.李吉均
7月21日,送走了李吉均院士,他是地理与地貌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他主要从事现代冰川与第四纪冰川、黄土沉积与地貌演化、青藏高原隆升及其对东亚和全球环境变化的影响等研究。李吉均在兰州大学被尊称为“大先生”,他的三位学生秦大河、姚檀栋、陈发虎先后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一师门四院士”的学术佳话广为流传。
23.郑守仁
7月24日,送走了郑守仁院士,他是水利水电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他先后负责乌江渡、葛洲坝导流、截流设计、隔河岩现场全过程设计,年起负责三峡工程设计。他长驻施工现场,及时解决许多与设计有关的技术难题,为葛洲坝工程大江截流及围堰设计施工、隔河岩工程质量优良、提前一年发电和三峡工程设计、施工作出了贡献。
24.曹楚南
8月27日,送走了曹楚南院士,他是腐蚀科学与电化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他长期从事金属腐蚀与防护研究,多次领导和参与国防科研工作。在钢铁表面磷化处理、铝合金和镁合金的阳极氧化处理、腐蚀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等多方面取得了重大创新成果。他领导和开拓了中国腐蚀电化学领域。
25.陈定昌
9月7日,送走了陈定昌院士,他是导航制导与控制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他长期从事高精度无人飞行器技术、高精度探测与制导技术和仿真技术研究工作,先后主持或参与多个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取得了多项国家重大工程技术成果。
26.李东英
9月22日,送走了李东英院士,他是稀有金属冶金及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他是我国稀有金属工业的开拓者之一、我国第一个把稀士应用到农业领域的人。他主持研究成功30余种稀有金属的生产方法,保证“两弹一星”等军工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等尖端技术所急需的新材料;主持钛应用推广工作,经济效益显著。
27.张新时
9月24日,送走了张新时院士,他是生态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他是我国数量植被生态学和国际信息生态学的开创者,他主持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植被数量开放实验室,将我国的生态学研究带入了一个数字化的新阶段。他长期从事植被生态学研究,揭示了我国荒漠区植被地带性分布规律等,对现代生态学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
28.戴元本
9月26日,送走了戴元本院士,他是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他主要从事量子场论和粒子物理理论方面的研究,并在奇异位势和非定域位势的瑞奇极点理论、层子模型研究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
29.刘若庄
10月8日,送走了刘若庄院士,他是著名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他主要从事分子间相互作用、化学键和化学反应理论的研究,在我国开创了电子结构计算并持续推动我国计算量子化学的发展,在化学反应途径和沿反应途径的动态学、激发态势能面和光化学反应机理,有机导体和半导体理论计算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30.张俐娜
10月17日,送走了张俐娜院士,他是著名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针对农林废弃物中大量的纤维素以及海产品加工废弃物中的甲壳素和壳聚糖等天然高分子,她利用水溶剂实现其“绿色”转化;面对最难溶解的高分子,她开创了一系列崭新的无毒、低成本的
“绿色”溶解技术,用于再生纤维素纤维和甲壳素纤维的生产并初步实现了工业化。
31.保铮
10月21日,送走了保铮院士,他是雷达技术领域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他一生致力于雷达与信号处理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为我国雷达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他带领团队开展的雷达数字动目标显示、机载预警雷达的杂波抑制技术研究取得了国际领先的创新性成果。
32.文伏波
10月28日,送走了文伏波院士,他是水利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他从事水利工作近70年,先后参加荆江分洪工程的建设,负责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的现场全过程设计,主持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的修订工作,在三峡工程论证和设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3.陈灏珠
10月30日,送走了陈灏珠院士,他是内科心血管病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他在内科领域特别是心血管病的临床方面造诣很深,他是中国第一个提出“心肌梗死”医学名词的医生,是中国“当代心脏病学”主要奠基人之一。他曾说:“医生最重要的要医德高尚,对待病人要如亲人。”
34.侯锋
11月7日,送走了侯锋院士,他是蔬菜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他被称为“黄瓜王”。上世纪60年代,他率先在国内开展黄瓜抗病育种研究。他研究品种的育成和推广,从根本上改善了我国黄瓜生产的落后局面,使得黄瓜终于从“细菜”发展到今天老百姓一年四季都吃得起的“大路菜”。
35.金展鹏
11月27日,送走了金展鹏院士,他是著名相图与热力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他长期从事相图计算以及相变动力学研究。他在金属、合金、陶瓷、人工晶体等结构和功能材料的发展、热力学模型、亚稳相转变、组织演化分析框架理论和热力学数据库建立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
致敬,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