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汽轮机

中国老牌国企在国际竞争中迎来蝶变

发布时间:2023/5/12 10:27:28   
北京中科白殿风医院怎样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comments.html

哈电集团电机公司操作者检查兆瓦火电定子机座。哈电集团供图

新华社哈尔滨10月7日电(记者韩宇强勇)距阿联酋迪拜市中心30多公里的海岸,“一带一路”重点项目之一、哈尔滨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哈电集团)建设的哈斯彦电站,正从荒芜的沙地拔地而起,项目建成后将为迪拜提供20%的电力能源。

施工期间,这家中国央企花费数千万元保护生态,将邻近海域的2.8万余株珊瑚移植到安全区,对鱼类、濒危珍稀物种鹰嘴海龟等进行保护,赢得当地人称赞。

“带去光明又保护了一片海域,这真让人高兴。”哈斯彦电站项目经理段腾飞说。

哈斯彦电站项目折射出中国企业开拓海外市场之变:越来越多的老牌国企在“走出去”基础上,进一步依托科技创新“走上去”、共融发展“走进去”,成为海外市场的“生力军”。

“衡量企业强弱,不仅要在国内分析,更要放到国际大格局中。”哈电集团总经理吴伟章说,海外不只有市场,还是企业眼界、实力、人才和创新等全面锻炼的重要平台。

把科技创新作为核心竞争力,是哈电集团等一批“出海”国企的共同特点。

“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吴伟章说,哈电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产品出口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很多转折关头,都是科技挺起了企业脊梁。

哈电集团电机公司生产的白鹤滩机组顶盖。哈电集团供图

近年来,哈电每年研发投入达十几亿元,拥有专业技术人员1万余名。哈电已成为中国最大电力驱动设备制造基地和出口基地之一。

85岁的原哈电集团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吴爱中说,中国发电设备研制比西方晚近百年,现在不仅追赶上来,一些领域还实现反超。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公派留苏的吴爱中归来后从技术员做起。他说:“我们虚心学习,后来试着创新,和各国企业交流,不断缩短技术差距。”

从“拜师学艺”起步,哈电逐渐“走出去”:年建设巴基斯坦古杜电厂;8年签订俄罗斯特罗伊茨克发电机组合同……如今哈电国际业务占总营业收入的1/3。

走进哈电,“为世界提供动力,为人类带来光明”的企业宗旨十分醒目。“哈电一直专注专业,我们不干时髦的事,只做发电设备。”吴伟章说,“我们的目标是与国际最好的企业比肩。”

在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亚洲首个铁路货车整机疲劳与振动试验台正在运行。“车辆试验20天,就能取得线路上运行25年的各种数据,极大缩短了从研发、试制到运营的周期。”企业副总工程师吴天园说。

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货车分厂生产线。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供图

作为新中国铁路货车制造业“长子”和龙头企业,中车齐车公司主导了中国铁路货车迄今4次大的升级换代,相关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自主知识产权让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更顺利。”中车齐车公司国际贸易部部长王勇介绍,年中车齐车敲开澳大利亚市场,首次向发达国家出口整车,近5年出口到澳大利亚的各类铁路货车占其市场份额约40%。

看似“粗笨”的铁路货车,其实科技含量不低。王勇指着车轮上的转向架说,公司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中交叉支撑转向架,因负载强、安全系数高,成为中国唯一通过美国铁路协会认证的转向架,在世界上装车近两万辆。

如今,“出海”老国企焕发活力,并深度参与到全球竞争当中,从最初装备输出,转向中国标准、技术、管理、资金等多元输出。

在厄瓜多尔,哈电建设的公里千伏超高压输变电线路,把电能送至全境。哈电大幅增加聘用外籍员工,对当地非技术工种用工比例至少80%,技术性工种比例至少50%,定期对当地员工培训,培养了一批电站技术人员。

中车齐车在海外探索“五个本地化”,即本地化生产、采购、用工、维保、管理,进一步融入当地。

“在代表中国标准的蒙内铁路上,奔跑的铁路货车主要是我们提供的。”王勇说,年,中车齐车在肯尼亚设立蒙内铁路货车维保组,首次在海外拥有维保团队,参与到后期的持续运营中。

与此同时,频频“出海”的中国企业也在带动中国与世界的文化交流、民心相通。

苏丹小伙穆哈默德曾在哈电集团苏丹港材料站工作,不仅熟练掌握中文口语,还给自己起了中文名字——张飞。他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非常勇猛的英雄,自己很爱听他的故事。如今,张飞已来中国留学。

在苏丹的哈电工程师尹鹏告诉记者,当地很多人如今都能用中文和他打招呼,当地大学的中文系也已经从多年招生一次变为每年招生。

来源:新华社记者:韩宇、强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445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