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燃汽轮机 >> 燃汽轮机发展 >> 苏州高新2019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同
苏州高新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年,公司依托苏州区域创新的生态环境,立足苏州高新区发展的产业布局,紧紧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与投资运营商”的战略定位,稳步推进创新地产、节能环保、战略新兴产业向“高”、“新”转型发展,并以非银金融与产业投资为助推力,构建“3+1”产业协同发展格局。 公司积极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江苏自贸区建设、科创板设立等政策机遇,充分发挥区域政府背景优势,紧跟区域转型发展步伐,整合产业、资金、人才及招商资源,加强产业互动和协同,积极投入到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有效实施战略转型升级。其中,传统地产为公司提供持续稳定的业绩支撑,产业地产以生命健康小镇为代表,加快推进载体建设、产业招商和运营工作,同时储备产业和配套住宅用地;节能环保领域以产业培育为重点,有序推进5座污水厂提标改造和地下污水厂迁建项目,筹备设立管网公司,负责高新区全区管网检测和运营工作,同时公司围绕污泥处置、危废固废、土壤修复等领域积极储备优质资源,并发展能源管理和分布式发电业务;战略新兴产业依托环境与可靠性试验服务产业园,加强东菱振动的研发、服务能力,提升管控水平和人才储备;非银金融与产业投资作为公司转型的纽带和抓手,通过战略性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参股拟上市企业等多维度的投资格局,参与高新区新兴产业的培育与发展,储备公司转型资源。 同时,公司从多方面做好内部管控工作。优化地产集团、旅游集团组织架构,推进环保集团建设,逐步实现各板块集团化运营;改善融资结构,控制融资成本,提高财务管理的实效;完善制度约束,保障规范运作,提升公司治理的合规性;储备人力资本,注重培训开发,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截至年末,公司总资产.84亿元,同比增加27.5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68.50亿元,同比增加13.18%。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1.38亿元,同比增加25.4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53亿元。 一、创新地产:以传统地产为支撑,创新发展产业地产 创新地产紧扣“提质增效”的高标准,推动住宅开发与产业地产两手抓。住宅开发领域,公司深耕苏州、立足长三角,通过与行业内的龙头房企实施战略合作,加快项目周转,提升操盘能力和盈利水平;产业地产领域,在旅游地产项目建设的同时,公司拓展产业业态,依托苏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大趋势,打造生命健康小镇,涉足大健康产业,载体建设与招商运营同步推进,多个高端行业顶尖项目入驻产业园。 (一)住宅开发领域 1、商品房销售方面。公司商品房全年累计实现合同销售面积30.68万平方米,同比减少35.88%;合同销售金额71.22亿元,同比增加6.09%;商品房销售均价2.32万元/平方米,同比增加65.42%,其中苏州地区商品房销售均价2.69万元/平方米。为提升项目品质和市场认可度,公司推出“云庭系”产品,并加快项目建设节奏,提高周转效率,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泊云庭项目于年内实现预售并已售磬,累计认购金额超40亿元;此外,年内主要销售项目还包括合肥中央公园、海和云庭、翡翠四季等。 2、商品房结转方面。公司全年商品房累计结转面积68.66万平方米,同比增加36.37%;结转收入78.65亿元,同比增加24.18%;主要结转项目有吴江天城花园、遇见山、公园里、合肥中央公园等。 3、项目建设方面。年内,公司商品房新开工面积73.70万平方米,施工面积.85万平方米,竣工面积73.22万平方米;重点施工项目包括泊云庭、海和云庭、滨河四季云庭、合肥中央公园、滁州东方玖著等。代建项目施工面积44.51万平方米,主要为高新区内的学校等。 截至年末,公司竣工在售、在建、拟建商品房总可售面积.85万平方米,主要分布于苏州、滁州、合肥等长三角城市,其中住宅.85万平方米,商业22.01万平方米。 4、土地储备方面。适时补充土地储备,保持稳定的可售规模。报告期内,公司新增土地储备面积24.34万平方米,计容建筑面积41.06万平方米,位于苏州高新区核心区域和生命健康小镇规划范围内;年1-3月,公司新增土地储备11.99万平方米,计容建筑面积12.61万平方米,位于苏州高新区和苏州工业园区。 5.合作开发方面。公司与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开发,实现优势互补,加快项目周转,保证利润来源,提升可持续盈利能力。其中,泊云庭与融创、九龙仓合作,海和云庭与仁恒、苏州恒泰合作,滨河四季云庭与招商地产、仁恒、苏州恒泰合作。 (二)产业地产领域 1、生命健康小镇项目。以生命健康小镇为代表的产业地产项目顺利推进载体建设与产业招商等工作,并已顺利获评苏州市特色小镇。建设方面,上半年,小镇会客厅正式启用,成为小镇对外展示形象的窗口和对内服务产业发展的平台;下半年,产业园一期顺利完工,二期完成主体结构封顶,三、四期进行概念设计。招商方面,小镇瞄准国内外具有先进技术、符合国际发展方向的研发型和研发成果产业化型企业,初步形成了以新药创制、生物技术、高端医疗器械为主的产业聚集,已落地重点产业项目18家,代表性入驻项目有安酷生物、华大基因、中欧创新中心等。配套住宅用地方面,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已在小镇规划范围内储备2宗住宅用地,土地面积合计14.10万平方米,计容建筑面积合计16.46万平方米,为产城融合的创新模式发展做好提前量。产业用地储备方面,公司报告期内收购的苏州高新区生荣文化产业园正有序推进清退工作,为公司产业拓展储备载体。 2、旅游地产项目。旅游地产强化品牌传播,加快推进新园建设。年,公司旗下旅游集团围绕“森林IP战略”、“全市场化战略”,全面扩大“苏州乐园”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旅游板块完成营收1.54亿元,接待游客.13万人次,其中新苏州乐园森林水世界在夏季运营期间接待游客41.90万人次,实现营收6,万元,分别同比增长24.26%和6.79%。公司在建的两大主题乐园——苏州乐园森林世界、徐州乐园欢乐世界计划于年开园迎客,截至报告期末,苏州乐园森林世界已完成57栋单体建筑土建施工(总计60栋),已有20项游乐设备进场安装(总计24项);徐州乐园欢乐世界已完成大型基建作业,16台室外设备完成调试(总计18台)。此外,公司在贵州铜仁新建泰迪农场,实现品牌和管理的异地输出。 二、节能环保:以污水处理为基础,加强环保产业培育 节能环保产业紧扣“强链补链”的主思路,以污水处理为基础,面向产业链上下游积累资源,并涉足能源管理、分布式发电等领域,优化产业架构,推动成立环保集团。 1、污水处理业务高效开展。报告期内,公司旗下5座污水厂累计处理污水8,.84万吨,同比增长14.58%;污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0亿元,净利润0.19亿元,分别同比增加10.00%和35.71%。 2、高标准建设项目稳步推进。截至报告期末,预计总投资7.57亿元的地下污水厂迁建项目累计完成货币工作量3.83亿元,预计将于年基本建成。为符合苏州市日益严格的污水厂排放标准要求,公司现有的5座污水厂逐步实施临时提标、迁扩建等升级改造,提升截污效果和处理效率,改造完成后,污水日处理能力将由28万吨提高至48万吨。 3、扩展管网检测和运营业务。为延伸水务运营产业链,公司设立苏州高新管网管理有限公司,服务于高新区雨污水管网和泵站一体化运营,并逐步提升智慧化管理水平。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对区内雨、污水管网检测进度均超过50%。 4、积极储备环保产业链资源。报告期内,环保产业公司建立完善项目投资标的库,在污泥处置、危废固废、土壤修复、环境检测等领域深入挖掘、调研潜在合作标的,推进与业内资深环保企业的合作,丰富项目储备和行业经验,为拓展节能环保业务积累资源。 5、能源管理和分布式发电业务创新转型发展。能源管理领域,苏高新能源获得“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资质,入选“江苏省高新技术培育企业”名录,自主研发的SD智慧能源云平台等软件产品获得软件著作权19件、专利证书3个。年内累计售电30.46亿度,同比增加52.61%,在省内同类企业排名前二十;实现营业收入1,.35万元,净利润.52万元。分布式发电领域,创智融已投运光伏发电项目7个,共计10.86兆瓦;年内实现发电量.61万度,同比增长82.70%;实现营业收入.67万元。 三、战略新兴产业:以东菱振动为主体,注重研发与服务 战略新兴产业紧扣“创新驱动”的主思路,以东菱振动为主体,依托环境与可靠性试验服务产业园,从事力学环境与可靠性试验设备制造和测试服务业务。公司自年收购东菱振动以来,全面做好投后及管理交接工作,保证团队稳定,各项业务稳健发展,技术实力不断提升。 报告期内,东菱振动实现营业收入3.45亿元;其中,振动测试服务收入5,万元,振动设备销售收入2.82亿元,售后服务收入1,万元。 1、挖掘振动设备研发的深度。东菱振动多项新品为国内首创,包括两分量低频振动发生装置、感应式振动台、高速气动冲击台、非接触式电磁力加载系统等。参与研制的“汽轮机系列化减振阻尼叶片设计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作为主要完成单位的“航空动力装备动力学性能试验技术”项目荣获“湖南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年,公司共申请专利35项,其中发明专利9项;已获授权专利54项,其中发明专利9项。同时积极推进博士后工作站建设,年在站博士4名。 2、拓宽振动测试服务的广度。报告期内,占地35亩的环境与可靠性试验服务产业园完成厂房建设工作。东菱振动旗下第三方实验室长菱测试将整体搬迁至产业园内,加强在航空发动机测试、大型综合试验系统、低频大位移等领域的试验能力,提升测试服务的业务规模和营收占比。 目前,东菱振动的三年业绩承诺期已经结束,作为公司战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将加强对东菱振动的内部管控,保证人才充裕和业务稳定。通过新产业园平台打造环境与可靠性测试试验服务基地,继续完善测试服务网络,促进产业集聚,增强发展动力,充分释放东菱振动在产品、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优势。 四、非银金融与产业投资:多维度投资布局,加强产业协同联动 在转型战略的驱动下,公司投资板块紧扣“协同转型”的高要求,统筹布局投资业务,通过多维度的投资模式,参与高新区产业发展,储备优质投资标的,为公司转型升级提供项目和业绩支持。 1、基于转型升级的产业性投资。目前,公司已设立2只产业投资基金——太浩基金、明善基金,并与生命健康小镇所在地街道成立投资平台枫桥投资。太浩基金、明善基金主要面向节能环保、战略新兴产业等公司转型方向进行投资;枫桥投资主要服务于生命健康小镇企业招商及投资区域内优质企业。截至本报告披露日,明善基金出资万元参股苏州馥昶空间技术有限公司,出资1,万元参与苏州明皜传感科技有限公司B轮融资,出资1,万元参与苏州思必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E轮投资;太浩基金完成设立工作,注册资本1亿元;枫桥投资出资万元参股苏州联讯仪器有限公司,出资1,万元参股苏州国仟医疗创业投资企业(有限合伙),出资万元参与北京艾棣维欣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增资。 2、旨在获取长期稳定收益的股权投资。报告期内,公司持有江苏银行6,.76万股股份,取得江苏银行年度分红2,.16万元;出资9,万元参与江苏银行可转债原股东配售,获利万元;公司持有华能热电30.31%股份,取得华能热电年度分红.27万元;公司持有中外运物流40%股份。为进一步提高投资收益占比,提升抗风险能力,公司拟出资不超过10.62亿元参与杭州银行定增;目前,公司已完成出资。 3、参与拟上市企业的投资。公司通过直接和间接投资参与各类拟上市企业的投资。通过参股企业苏高新创投集团及旗下基金参与区内外高新技术企业投资,其中包括天准科技、瀚川智能、山石网科、博瑞医药、虹软科技、杰普特等科创板上市公司。直接参股中新集团、金埔园林、融联基金等企业,其中中新集团于年底登陆上交所主板,锁定长期投资回报,公司持有中新集团上市后4.5%的股份;金埔园林于年内提交创业板上市材料,公司持有其5.68%的股份;融联基金进入退出期,截至年末累计投资项目21个,累计退出项目3个,公司持有其29.94%的股份,取得分红及项目退出收益.49万元,主要为已上市的蠡湖股份的投资收益。 此外,以融资租赁为主的非银金融业务围绕公司转型产业及高新区优势资源,坚持业务拓展与风险控制相结合,年内完成投放8.09亿元,实现营业收入9,.97万元,净利润3,.13万元。 五、内部管控:强化“内功”修炼,构筑可持续发展基石 在做好各产业布局、持续推进战略转型的同时,公司从管理体系升级、财务管理优化、制度修订完善、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着手,提升自身软实力,积蓄发展的内生动力,为长期可持续发展筑好根基。 1、管理体系升级。公司在地产集团、旅游集团内部重组组织架构,构建中心化管理体系,明确管理中心和利润中心的职责定位,强化人事、品牌、运营等管理职能,并以利润为导向强化绩效考核,充分激发全体员工的干劲。其中,地产集团通过建立“大运营管控体系”,提升运营管控的动态性、精准性,提高组织运行效率。 2、财务管理优化。注重加强资金管控,实现降本增效。报告期内,公司跟踪评级维持AA+;年3月,公司主体信用评级上调为AAA。年取得银行授信.16亿元,实际使用71.34亿元,综合融资成本5.24%;发行两期PPN各10亿元,票面利率分别为4.7%和4.69%。同时,公司充分发挥结算中心的资金管理职能,加强账面资金统筹调度,加快资金周转速度,有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制度修订完善。公司对原有制度查漏补缺,满足现代企业规范治理要求,加强制度约束的同时注重激发员工主观能动性。年内制定、完善的内部制度涉及财务管理、投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房地产项目管理等方面。 4、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持续引进高素质人才、优化员工队伍结构,年内引进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才21名,其中海外人才2名;另一方面强化培训开发、提升员工队伍素质,年内组织开展法务、财务、中高层培训累计20余场次。
二、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详见“第四节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下“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中的有关内容。
三、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公司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背景,立足“高新技术产业培育与投资运营商”的战略定位,涉足创新地产、节能环保、战略新兴产业,并以非银金融与产业投资为抓手,服务产业转型升级。 苏州高新区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近年来把建设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作为主攻方向,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培育产业链,全力以赴打造创新高地,累计引进集聚院所平台超百家、领军人才超千人。 区内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人才的集聚成为区域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础,为公司地产业务升级和节能环保、战略新兴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空间。 1、创新地产 年以来,国内房地产政策环境依旧整体偏紧。年初《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落实城市主体责任,改革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保障体系,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7月份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年末的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要求,“年要着力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继续稳妥实施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方案,着力建立和完善房地产调控的体制机制”,未来一段时间房地产调控的总体基调还将维持。 年5月,苏州市政府出台《市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全市房地产市场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补充意见》,对苏州工业园区全域、高新区部分重点区域新建商品住房实施限制转让措施。年7月,苏州市政府出台《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工作意见》,扩大住房限制转让实施范围。 在“房住不炒”和以稳为主的政策基调下,房地产调控效果显现,多数代表城市各类楼盘价格涨幅有所回落;与此同时,在限售、限贷等政策影响下,市场投资需求明显减少,大户型产品成交下降。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7.16亿平方米,同比下降0.1%;商品房销售额15.97万亿元,同比增长6.5%。年,苏州市商品房销售面积.2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9.2%。 融资端来看,年行业融资渠道收缩,企业融资难度攀升,大型房企在强化现金管控的同时积极融资,缓解资金压力。 在宏观政策、行业因素影响下,房地产企业面对土地投资更趋于理性,去年土地购置面积2.58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1.4%;土地成交价款1.47万亿元,同比下降8.7%。中国指数研究院统计的20家品牌房企拿地金额占同期销售金额的比重为26.9%,在年收缩拿地的基础上继续下降。 与此同时,房地产行业集中度继续提升,“越大越强、强者恒强”的竞争法则已成共识。 品牌房企把握时机,采取灵活的推盘和价格策略抢抓回款,整体销售业绩延续增长态势。据克而瑞公布的年百强房企销售数据,TOP房企累计权益销售金额同比上升6.5%,集中度达到53%,马太效应显著。 公司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依托,凭借自身资源优势,在传统住宅开发领域与行业龙头合作,加快周转和盈利能力;同时积极升级“地产+产业”的创新发展模式,打造以苏州生命健康小镇为代表的产业地产项目。 2、节能环保 我国环保治理需求依旧充足。年初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再次强调了将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同时伴随“长江大保护”、“黄河大保护”等更为严格的政策,主题性治理的推进有望进一步提升环保需求。同时,年为环保“十三五”规划末年,也是“土十条”、“水十条”、“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的考核年,包括垃圾发电、土壤修复、污水处理、水环境治理在内的多个环保子行业的需求释放确定性强。 在不同的宏观经济背景和行业发展要求下,行业投资主角存在切换。年以来,已有超过14家环保上市公司迎来国资入股或控股,一方面环保上市公司融资问题解决,项目推进正常,财务改善有望;另一方面国资通过环保上市公司平台整合资产并提高效率,同时环保技术与资金资源优势的结合有利于解决更难的环保需求。 年,苏州市节能环保领域的固定资产投资额.01亿元,同比增长57.6%。公司紧盯行业发展趋势、抓住市场机遇,以污水处理为基础,通过直接投资、成立产业并购基金间接投资等方式,积极布局和储备污泥处置、危废固废、土壤修复、大气治理、绿色循环经济、能源管理等领域资源,打造全产业链环保集团,提高节能环保业务的竞争力。 3、战略新兴产业 公司目前在战略新兴产业领域主要涉足力学环境与可靠性试验的设备制造与测试服务,产品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船舶、轨道交通、汽车、电子等国民经济主要领域。 近年来,下游行业的飞速发展为试验产业创造了广阔的市场需求,环境与可靠性试验广泛应用于产品开发周期的各个环节以及国民经济各支柱性产业。同时,振动试验设备行业具有技术密集型特点,其设备主要为订制产品,需要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因此行业进入门槛较高,行业内的竞争者数量较少。 与此同时,苏州市和高新区近年来也在大力推动制造业创新发展。年,苏州市政府印发《苏州市金融支持制造业发展若干具体政策》,引导融资性担保机构、再担保机构和银行积极将金融资源向优质制造业企业投放。苏州高新区在推动创新发展的进程中,把产业尤其是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放在突出位置,设立苏州高新区工业经济发展专项扶持资金,支持先进制造企业发展。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围绕创新地产、节能环保、战略新兴产业、非银金融与产业投资“3+1”发展战略,以创新地产为转型支撑,布局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打造以“创新地产+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双轮价值驱动的高新技术产业培育与投资运营商。 以创新地产为核心布局产城融合。以苏州生命健康小镇为试点,探索产城融合的创新模式;深化“地产+”业务模式,探索区内优质生命健康产业项目的孵化与培育,发挥地产与产业的协同效应;立足苏州,辐射长三角,保证拿地规模和节奏的连贯性,为战略转型提供业绩保障。 节能环保推动构建环保集团,纵向延伸水务全产业链、横向拓展多元业务。以污水处理为基础,积极推进全流程智慧水务建设;通过产业基金、直投等方式,择机储备环保类优质资产或项目,配套发展污泥处理、危废固废、大气治理、再生资源利用、能源管理、光伏发电等业务,实现环保产业链延伸与拓展,进一步拓展综合环境治理。 战略新兴产业围绕东菱振动拓展业务范围。以环境与可靠性试验服务产业园为依托,加深与大院大所合作,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加强技术研发,完善产业链,形成完整的实验服务体系,扩大竞争优势;在全国范围内布局测试试验实验室,扩大测试服务规模。 非银金融与产业投资明确定位,促进转型。聚焦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通过直接投资、基金参股等方式实施产业并购,实现外延式扩张,推进公司战略转型。 (三)经营计划 年,公司将继续推动以“高新技术产业培育与投资运营商”为战略定位的转型升级,坚持产业为本、项目为王,实现公司高质量发展;同时以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为纽带,储备转型标的、兼顾长期投资收益,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企业内在价值,推动市值稳步提升。 创新地产方面,公司一方面将抓住苏州市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地标的政策红利,加快苏州生命健康小镇产业园建设和产业招商,提高项目落地效率,打造大健康产业高地;另一方面加快开发节奏、加速库存去化,推进“云庭系”等住宅项目的建设和销售工作,商品房计划施工面积.08万平方米,新开工面积88.90万平方米。同时,公司旅游地产领域将积极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保障苏州乐园森林世界、徐州乐园欢乐世界项目在年开园,推进贵州铜仁牙溪村旅游综合体项目建设,实现品牌的提档升级。 节能环保板块,稳步做好现有污水厂的提标升级和地下污水厂建设,确保出水水质符合环保要求;同时着力扩充产业链资源,除现有水处理业务、分布式发电、能源管理外,拓展危废固废、土壤修复、大气治理、再生资源利用、绿色循环经济等领域相关业务,积极实现项目落地,实现集团化运营。 战略新兴产业依托环境与可靠性试验服务产业园,围绕“环境与可靠性测试试验基地、发动机关键零部件疲劳寿命测试中心、战略性新兴产业试验项目孵化基地”三大主题功能定位扩大测试试验服务业务。 非银金融与产业投资聚焦转型主业,通过直接投资、基金参股等方式做好产业布局,储备转型资源,以投资促进公司战略发展。 公司年主要投资建设的项目包括生命健康小镇项目、地下污水厂迁建项目、污水厂扩建及提标改造工程、商品房项目及对外投资项目等。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政策风险 年,房地产政策继续“稳”字当头,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不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全面落实因城施策、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长效管理调控机制,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坚决防范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此外,金融监管将保持较为严苛的态势。 2、行业风险 全国房地产市场调整压力进一步凸显。需求端,“房住不炒”主基调不会改变,预期更趋理性。供应端,行业融资环境难有明显改观,房企资金压力依然偏大,叠加销售规模调整、已开工未售规模已达高位,且土地储备支撑力不足,新开工规模存压,房地产开发投资额整体维持中低速增长态势。价格方面,销售存压背景下房企让价跑量策略将延续,三四线调整压力较为突出。 3、经营风险 土地购置成本上涨,压缩了传统地产项目的利润空间,同时受到限购、限贷、限价政策的影响,商品房经营压力有所增大。 为应对以上风险,公司一方面对国家政策导向进行深入研究,紧跟政策动向,在传统住宅开发项目与龙头企业合作、提升操盘效率和经营效益的同时,通过向产业地产领域转型,提升地产项目附加值,丰富产城融合的运营经验;另一方面,继续发挥本土化优势,通过整合区域高新技术产业的优质资源,以非银金融及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为抓手,进一步向“高”、“新”产业延伸。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1、分享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及创新资源红利 苏州市面临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江苏自贸区建设、科创板设立等一系列政策机遇,并将通过“开放再出发”,推动创新发展、产业转型、优化营商环境、塑造城市品质;同时,苏州高新区提出在高新技术、高新企业、高新产业等方面围绕“高新”做文章,跻身全国高新区“第一方阵”。 年,苏州高新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亿元,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亿元,增长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亿元,增加值率提高了0.2个百分点,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分别为59%和56.9%。 截至年末,苏州高新区人才总量已达25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3万人,各类领军人才1,多人。年内新增国家级和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各1家;累计获批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16家,其中国家级7家。区内拥有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2个,国家级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2个;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平台1家,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1家。 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创新驱动,是公司产业升级的资源基础,为公司战略转型提供了土壤。 2、产业+地产协同开发能力 公司深耕旅游业务,在与房地产项目联动开发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产业地产开发运营经验;通过打造苏州生命健康小镇,实现生命健康产业集聚,进一步丰富产业地产的发展内涵和运营模式,为“地产+”模式落地奠定基础,实现传统地产开发向创新地产模式转型升级。 3、节能环保全产业链整合发展能力 公司节能环保业务依托区内污水处理独家经营权,并以此为基础,整合区域和行业龙头企业资源,向污泥处置、危废固废、土壤修复、大气治理、再生资源利用、分布式发电、能源管理领域拓展,积极推动成立环保产业集团,实现产业链整合发展。 4、战略新兴产业的技术研发能力 公司战略新兴产业板块的东菱振动为力学环境与可靠性试验设备专业制造商和测试服务商,通过建设环境与可靠性试验服务产业园,加强在航空发动机测试、大型综合试验系统、低频大位移等领域的试验能力,促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形成产业集聚,进一步提升东菱振动的技术研发能力。 截至年末,东菱振动共提交专利申请项,其中发明专利项;已获授权专利项,其中发明专利88项。东菱振动构建了“江苏省力学环境试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江苏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东菱院士顾问团”等科研阵地,凭借世界首创的35吨和50吨超大推力电磁振动台,参与了神舟系列、天宫系列、探月工程、风云系列、嫦娥四号等国家重大项目的研制建设试验相关配套工作。 5、融资创新和资金管控能力 公司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手段、调整融资结构、提升资金管控效率。 依托国有控股背景,公司具备较高的资信水平和充足的银行授信。年,公司跟踪评级维持AA+;年3月,公司取得AAA主体信用评级。去年全年,公司获银行授信总额.16亿元,综合研判市场趋势并择机发行了定向债务融资工具(PPN)等直融产品。公司资产负债率维持在67.78%,综合融资成本控制在5.24%,强化结算中心的资金管理功能,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6、高新技术产业培育与投资的能力 公司确立“高新技术产业培育与投资运营商”的战略定位,成立投资管理子公司,参股苏高新创投集团,通过产业并购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等平台投资符合公司发展战略的高新技术企业和拟IPO公司,具备高新技术产业培育与投资的能力。来源: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