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燃汽轮机 >> 燃汽轮机介绍 >> 关于表彰首届哈尔滨市创新争先奖获奖者的决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团结引领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进军科技创新,为哈尔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市科协根据市委印发的《哈尔滨市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要求,组织开展了首届哈尔滨市创新争先奖评选活动,经专家评审组认真评选,并报市科协主席办公会审定,市科协决定授予哈尔滨工业大学超精密仪器技术创新团队等10个科技创新团队和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二级教授李景富等10位科技创新带头人首届哈尔滨市创新争先奖集体奖和个人奖,颁发奖牌、奖章和奖金。
获得首届哈尔滨市创新争先奖的团队采用多种有效的创新创造方式,研发出大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培养了一批具有创新意识的科技人才;获得首届哈尔滨市创新争先奖的科技创新带头人团结带领各自科技创新团队,长期奋斗在哈尔滨市科研、教学和生产实践第一线,为增强哈尔滨市自主创新能力作出了突出贡献。希望获奖的科技创新团队和科技创新带头人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再创佳绩。同时,号召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以获奖者为榜样,学习他们顽强拼搏、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勇于探索、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孜孜不倦、埋头工作的实干精神,立足本岗,开拓进取,努力为哈尔滨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聪明才智。
哈尔滨市科学技术协会
年10月30日
首届哈尔滨市创新争先奖集体奖获奖科技创新团队简介(排名不计先后)
哈尔滨工业大学
超精密仪器技术创新团队
哈尔滨工业大学超精密仪器技术创新团队,一直致力于高端装备制造中的超精密测量与仪器工程研究,突破系列核心技术,研制成功数十种大型超精密测量仪器和超大型超精密测试装备,为我国精密计量和装备制造技术领域建立系统的超精密测量体系,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前列地位。解决了我国光刻机、航空发动机、卫星相机等重大型号、高端装备研制生产中的超精密测量难题。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二等奖等奖励。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第七〇三研究所国产首台套海上用
燃气轮机发电机组自主研制及服务团队
国产首台套海上用燃气轮机发电机组自主研制及服务团队作为七〇三研究所燃气轮机核心技术研制团队之一,研制的国产首台套25MW双燃料燃气轮机发电机组涉及8项关键设计技术,17项关键部件制造技术及1项关键试验技术,机组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获得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颁发的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JK鉴字[]第号),全面实现国内自主化设计、生产、试验、运维服务,使得我国能源领域关键核心装备自主可控,保障了我国能源安全。
哈尔滨医科大学
消化系统肿瘤综合治疗与转化研究团队
团队以消化系统肿瘤诊疗和基础转化为主要研究方向,团队成员15人,副高职以上10名,博士研究生13人。团队在张艳桥教授的带领下围绕消化道肿瘤的炎症致癌机制、早诊标志物筛查和耐药的发生与逆转方面取得丰硕研究成果。先后获得科研项目资助60余项,SCI收录论文80余篇;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卫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省卫健委医疗新技术奖多项。团队成员先后获得“中国医师奖”“留学归国人员报国奖”“首届龙江名医”“中国肿瘤青年科学家奖”“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青年龙江学者”等荣誉。参与国家卫健委消化系统肿瘤合理化用药制定;是省消化道多学科诊疗团队首席专家单位;医院肝胆胰肿瘤研究团队首席专家单位。
哈尔滨工程大学
E唯协会水下机器人技术创新团队
团队现承担科研项目40余项,其中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项、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项、主持国防预研项目7项。团队在水下海洋智能平台、惯性导航系统、水下智能感知与智能控制等海洋技术领域拥有强大的研发实力,并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的影响力,目前很多成果已应用于多家企事业单位。由团队指导学生研制的水下无人自主作业机器人系统在年与年Robosub国际水下机器人大赛上蝉联世界冠军,打破了北美名校对这项赛事20年的垄断,为国家争得了荣誉。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黑龙江中医康复创新团队
黑龙江中医康复创新团队是依托国家中医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康复学及省重点实验室脑功能与神经康复实验室建立的。团队围绕神经系统疾病功能障碍中医康复临床及作用机制、穿戴式康复设备的研发及应用开展一系列研究。先后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30余项科研资助,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康复医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等成果奖励12项,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
哈尔滨焊接研究院有限公司
优质高效焊接技术与智能化装备研发团队
哈尔滨焊接研究院有限公司优质高效焊接技术与智能化装备研发团队聚焦自动化/智能化先进焊接装备研制和优质高效焊接工艺开发,先后承担国家智能制造发展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一带一路”项目等国家级纵、横向课题10余项,攻克了困扰行业发展的系列“卡脖子”关键技术难题,研制出10余种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和生产线,申报国内外专利13项(已授权11项)、软件著作权2项,获得省部级一等奖在内的多项科技奖励,并3次入选黑龙江省重点领域创新产品首台套,技术成果已在中车、徐工、兰石、中石油、中石化、英国、哈萨克斯坦等国内外推广多台套,产值超3亿元,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哈尔滨电气动力装备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核主泵工程研究团队
黑龙江省核主泵工程研究团队,主要研究方向为反应堆冷却剂泵(核一级)国产化、模块化小堆“玲珑一号”核电站主泵的自主设计研究、火电站锅炉强制循环泵的设计研究、机械与信息化在线服务研究等。团队承担多项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年发表科技论文20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团队通过开发高效稳定的水力部件、三级流体动压机械密封、连锁保护系统、机组无泄漏技术,与国内高校院所、企业合作,实现了我国主泵设备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同时开拓国际市场(恰希玛、卡拉奇核电站),全面提升了我国发电设备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东北农业大学
农业典型污染修复与资源化利用团队
东北农业大学农业典型污染修复与资源化利用团队长期从事黑土农药残留污染的生态效应和修复治理技术的研究工作,揭示了黑土农药残留污染物的生态环境效应,完善了农药残留污染土壤修复治理机制的理论体系,有效地解决了当前农药残留污染土壤修复治理技术的瓶颈问题,建立了东北黑土区首个“典型有机污染物”农田修复示范工程。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项目20余项,发表SCI论文篇,授权发明专利10项,获黑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和国家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二等奖等科研奖励13项。
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市教育局
远程同步种植科普团队
远程同步种植科普团队由农业、教育等领域专家构成,其中,博士学位1人,硕士学位7人,正高职2人,副高职4人。团队成员一直从事农业技术研究、科普、教育等工作,近年来利用现代科技开展农业科普研究,开展了自助导览、互联网指导种植、农民体验式技术示范等科普活动。团队成员曾获得黑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哈市科学技术奖与黑龙江省农业科学技术奖等奖励8项,取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项,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哈尔滨市花卉协会
寒地花卉遗传育种及产业化应用创新团队
寒地花卉遗传育种及产业化应用创新团队拥有省级梯队园林植物学和市级梯队观赏园艺学两支领军人才梯队。依托国家花卉工程中心分中心平台,开展寒地特色资源收集与利用,新品种选育及抗性机理等方面的研究,为东北寒地花卉发展提供技术和品种支撑。在研国家重点研发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黑龙江省科学基金3项。近五年获得黑龙江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农业科学技术一等奖3项,授权发明专利4个。SCI论文12篇。
首届哈尔滨市创新争先奖个人奖获奖科技创新带头人简介(排名不计先后)
杨飘萍
哈尔滨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龙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年和年ESI全球高被引学者,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篇以上,其中影响因子10以上论文4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15篇,论文他引余次。获得授权发明专利9项,省级奖励7项。
董晓秋
哈尔滨医科大学三级教授,哈医大四院超声科主任医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百名优秀超声医学专家、龙江名医获得者。从事一线临床工作33年,研发15项新技术,承担国家自然基金、省重点项目、省自然及攻关项目等16项;荣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主编或参编教材及专著8部,发表SCI等论文60多篇。长年坚持医疗下乡、对口帮扶及健康宣教工作,在权威报纸、杂志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4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