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燃汽轮机 >> 燃汽轮机介绍 >> 聚人才创联盟她们为上海高质量发展贡献巾
本文转自:中工网
来源:中工网
女性能顶半边天!这是一句由无数女职工写就的真理。在上海的发展过程中,留下了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裔式娟、黄宝妹、吴尔愉、朱雪芹、姚启明、郁非……她们是在不同行业奋斗的女性,是在平凡岗位书写不平凡的职工,是把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写进自己人生的榜样。即将到来的“三八”国际妇女节,是她们的节日。
在这个属于她们的节日到来之际,劳动报记者兵分多路,采访了多位奋战在不同领域的女劳模、女工匠,邀请她们讲述如何成为“先进的她”,这些“先进的她”中,有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的沈苑,有虹桥火车站地铁站的高煜,有东方卫视中心的赵蕾,有上海汽轮机厂的刘霞……漫漫人生旅途中,她们活出各自的精彩,绽放成一朵朵明艳动人的花朵。她们的夺目光芒,正是女性在岗位上的“她力量”。
今年,上海市总工会开展巾帼创新人才大联盟创建工作,旨在进一步发挥女劳模、女工匠、女性科技领军人才、获得职工创新成果奖和优秀发明奖的女职工以及高技能女性人才等的典型引领作用,推动先进女职工创建创新工作室(或创新团队),建立巾帼创新人才库,搭建巾帼创新人才展示和服务平台,畅通巾帼创新人才需求反馈通道,促进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女性人才大军。此项目也被列为今年市总工会的实事项目之一。
据了解,关于创建巾帼创新人才大联盟,上海市总工会将主要围绕五方面工作展开,包括组建创新工作室(创新团队)、建立巾帼创新人才库、举办创新工作室(创新团队)研讨交流、开展巾帼创新人才专项活动、举办巾帼创新人才研修班。在创新工作室及创新团队的建设过程中,以在职女劳模、女工匠、女性科技领军人才等为领衔,带动打造创新队伍,形成“1+1群”的效应,包含这些领衔人在内的女劳模、女工匠、女性科技领军人才等,也将纳入巾帼创新人才库。未来,围绕巾帼创新人才,上海市各级工会将开展行业人才研讨交流、“百名劳模工匠服务千家企业和校园”项目巾帼人才专项活动、巾帼工匠风采展示等专项活动。(劳动报首席记者张锐杰)
上海地铁虹桥火车站站长高煜:改造一根小栏杆,也是大实事
今年是高煜在地铁工作的第12个年头。今年的大年三十和初六,和往常一样,她没有和家人在一起,而是在虹桥火车站守护着过往乘客,保障春运期间的运营秩序。
从一位普通的列车岗位技术员到地铁虹桥火车站的站长,高煜不断提升自己的服务水平,想乘客所想,为群众解决一件件困扰他们的问题。作为上海市劳模,她的劳模工作室也在带领新人不断创新课题,去年为地铁10号线虹桥2号航站楼站做了导向升级,大大解决了乘客在换乘时容易遇到的识别问题。
接受记者采访时,高煜指着长长的通道说:“刚到这里工作时,我可以从西看台一眼望到东看台。而现在,随着客流增多,基本上我们只能望到自己眼前的一小块。”从每日客流5万多人次到最多时50万的大客流,高煜每时每刻都在面临新问题。“我总是对自己说,一定要站在乘客的角度想问题,尽可能多地和乘客交流沟通。”
高煜曾经接到一位乘客的投诉,“这位乘客表示,从航站楼出来的换乘电梯,那里的栏杆空间非常小,拿着行李箱的乘客无法让行李和自己并行通过。”高煜反思,这样的问题确实是乘客的视角才会遇到的。“我亲自给这位乘客回电,告诉他我们第二天就将这个设计进行了改进,栏杆进行了升级,乘客已经可以和行李并排通行了。”高煜说,这样的改动虽然很小,但的的确确提升了乘客的体验。
作为一线服务乘客的岗位,高煜告诉记者,自己刚入行时遇到过一位八旬高龄的乘客,他的一个举动,让其深感服务的重要性。“当时京沪高铁刚刚开通,老人家很想实地看看和谐号的模样。他是一个人来的,腿脚并不利索。当他向我提出这个请求后,我和他家里人先打了个电话,得到家人同意后,我便带着他去到了高铁站台。但我推着轮椅,上上下下,几经波折,几乎用了半个多小时。这一天的经历,也让我反思,我们的设施、我们的服务是不是需要有更多的改进?”
此后,随着虹桥火车站地铁的不断升级改造,出入口升级为两进两出,大厅内放置了更多的便民指示牌和高科技的对话机器人。去年,高煜还和团队一起,就该站的导向进行了升级改造。由于地铁10号线虹桥2号航站楼站的站台构成较为复杂,客服中心实行“服务+厅巡”双结合模式,乘客出行此站变得更加方便。
刚刚过去的春运,高煜也没有一丝停歇,这几年,铁路加开了“红眼列车”,原本该地铁站末班车在22:30分左右,为了对接这批红眼列车的旅客,每天晚上,高煜就要和同事们“争分夺秒”卡时间。“列车上有多少乘客,他们列车有没有晚点,我们的车厢内的情况如何,这些因素都需要站长综合考量,然后判断是否发车。”临时的加开列车最后一班开走后,也已经接近凌晨2点了,而第二天的首班车,早上5点半又将开始,高煜说:“我的睡眠其实一直不太好,睡不深,手机24小时处于接通状态,总是生怕有一些突发情况。”
“三八”国际妇女节马上到来,作为上海一座超大型的地铁站点,高煜对于自己的团队非常自豪,她告诉记者:“我们站点将近位职工,有65%是女性,而且我们有两位女性副站长,可以说是巾帼不让须眉,我们的姑娘们都特别棒!”(劳动报记者庄从周文/摄)
上海汽轮机厂焊接工程师刘霞:攻坚克难的“女焊将”
全国劳模刘霞是国内汽轮机转子焊接技术领域知名的专家。年进入上海汽轮机厂以来,她在焊接技术领域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最为著称的是,她和团队成功研发“华龙一号”核电转子焊接技术,打破国际技术壁垒,解决核心技术被“卡脖子”的难题。
“不管做什么,能不能坚持走到最后是很关键的因素。我们在试验的时候,也有过迷茫、彷徨、甚至放弃的念头,但是一咬牙一跺脚继续做,坚持不放弃总会找到突破点。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做技术也一样。”回顾自己20多年的职业生涯,在焊接领域,刘霞从未提及作为一名女性的不易,却一直用她身上特有的细心、耐心和坚韧换来一个个骄傲的成绩。如今,她仍然大步向前、一路闯荡。
她谈及榜样的力量:新中国成立之初,工业基础极其薄弱,各行各业百废待兴,“就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厂第一代工程师们开始了焊接转子技术的攻坚。有的人为了看懂苏联、捷克的汽轮机资料,自学俄语;没有现成的焊接设备,就自己找废旧机床上的零件重新设计、组装……经过了5年多的艰辛努力,年成功焊接了新中国第一根千瓦的压气机转子。”她说,焊接转子技术研发没有捷径可走,前辈们用艰苦创业、自力更生的信念开辟的道路,今天,我们更需要以奋斗、创新、进取的精神把这条路走下去,并且要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在上海工业的发展进程中,以刘霞为代表的女性科技工作者以坚忍不拔的力量“以柔克刚”,砥砺前行。(劳动报首席记者李嘉宝摄影贡俊祺)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导航卫星总体研究所所长沈苑:十年拼搏,筑梦北斗
“河汉纵且横,北斗横复直”。自远古以来,北斗就是璀璨星河中的一座灯塔,指引着人类前行的方向。今天的北斗,被时代赋予了新的使命——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国家年至年中长期发展规划十六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空间基础设施。
作为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的一名航天科研工作者,沈苑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参与了北斗三号全球系统建设的全过程,和团队一起完成了中科院承担的12颗卫星研制发射的任务。
“难忘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的那几年,从无到有的探索,一个个难题横亘在我们面前。”沈苑说道,“勇于创新、敢于挑战”正是她所在团队的格言,年各项关键技术得到突破,年3月30日,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首发星在西昌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北斗正式吹响了从区域运行向全球拓展的号角。
在那些超高强度超高密度组网的燃情岁月,沈苑和“北斗战神”团队们奋战在一起,坚守着“早日建成中国北斗”这个信念,完成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回忆起那最“疯狂”的一年,沈苑说,“我们共计发射了8颗北斗三号卫星,那一年里,我们做的最多的事情是通宵达旦地测试和大型试验。”
年7月31日,中国北斗进入全球服务新时代。但对北斗人而言,成功发射不是结束,而是全新使命的开始。
近两年来沈苑担任北斗系统在轨卫星支持中心副主任,组建了小核心运行队伍,投入天×24小时的在轨卫星管理工作中,确保系统可靠运行、连续服务。
“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一流的北斗!”沈苑说,很多时候,正是这句话鼓舞着所有北斗人星夜兼程,不懈拼搏。在未来的日子里,沈苑也相信这句话将照耀着他们的梦想,继续指引着他们前行。(梁嘉蕾)
上海东方娱乐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公益媒体中心大型活动部总监赵蕾:不负时代,她为观众带来文化盛宴
“每有重大节目创制任务,她必定身先士卒,扎根一线,和创制人员连续奋战、同甘共苦。”这是全国先进工作者、上海东方娱乐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公益媒体中心大型活动部总监赵蕾的同事们对她的评价。
年,赵蕾进入东方电视台担任文艺晚会导演,18年来始终奋战在电视晚会与大型活动的创制第一线,以总导演及制片人的身份,带领团队打造了各种类型的大型文艺晚会上百台,是上海近年来成绩突出、作品扎实的优秀大型活动导演之一。
在晚会第一线,无论是排练还是演出的日子,赵蕾永远是第一个到达现场、最后一个离开的。所有的环节,哪怕已经有专人负责,也要紧紧盯住。做大型活动有时真的是一个挺苦的工作,大家难免会抱怨,难免想到要偷懒,但赵蕾从来不会。正是她的以身作则,她的模范榜样,给予团队莫大的力量,这也是一位劳模的精神价值所在。“一个电视媒体人,当不负时代不负使命,这是我应该也必须担当的责任。”赵蕾说道。
这些年来,赵蕾是进博会系列活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系列活动、多届世博会中国馆日、亚信峰会文艺晚会、年央视春晚上海分会场等一系列国际、全国大型活动电视文艺晚会的总导演、制片人,其创制的多台晚会先后获中国广播影视大奖、广播电视节目奖“星光奖”等奖项。
(据劳动报消息)
责任编辑:姚怡梦